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小时·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文学生涯从“晚潮”出发

海飞:钱江晚报记录着我创作的一段年鉴
现在的我,依旧想念报纸带来的纯粹时光

2000年10月22日钱江晚报刊载海飞的文学作品
2021年6月27日钱江晚报刊登关于海飞谍战文学的报道

  文学生涯从“晚潮”出发

  海飞:钱江晚报记录着我创作的一段年鉴

  现在的我,依旧想念报纸带来的纯粹时光

  作家、编剧海飞,除了大众熟悉的《旗袍》《麻雀》《惊蛰》,还有无数小说、散文作品,作品厚度与身高差不多。他创作很高产,在20年前还是位文学爱好者时就是如此。

  2000年,海飞开始给钱江晚报副刊“晚潮”供稿,《橱窗爱情》《少女小鱼的十五岁夏天》《飞翔的鱼》……作品一篇接一篇。

  那时候海飞刚踏上文学之路,也在给其他报纸的副刊投稿:“我还是喜欢钱江晚报,它的品类比较纯粹,比较人文。”

  20年后,海飞依旧高产;钱江晚报依旧保留着一份纯粹。

  2000年,与钱报确立友谊

  海飞与钱报正式确立友谊,是在2000年。

  2000年,海飞还在老家诸暨,刚从一家制药企业“跳槽”到了中学。“在学校当文书时,是发小说比较多的时期。”海飞在学校的工作是写宣传稿、编校报。“那时候太幸福了、太安逸了!”

  因为有很多时间,他开始频繁地创作。那段日子的海飞,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翻开报纸、杂志,马上找编辑名字、投稿的信箱,当时“晚潮”副刊的两位编辑,郭闻和文敏,海飞至今印象深刻。

  2000年开始,海飞在“晚潮”发表作品,起初两个月一篇,后来一个月一篇、半个月一篇……

  他很勤快,2004年春节,七八天的时间里,他就写出了长篇小说处女作《花雕》,后来改编成电视剧《花红花火》(张嘉译、刘涛、聂远等主演)。

  海飞的高产,被记录在那些年的钱江晚报上,这也成为海飞个人文学史上一段年鉴。

  一晃走过了20多年。现在海飞的小说,刚开写甚至有创意之前,就有出版、影视制作的洽谈。

  “我现在跟以前的心态完全不同,因为总是有事追着你,等着你去完成。”

  把灵感变成纯粹的故事

  曾在中学当文书的青年海飞是钱江晚报的忠实读者,“‘晚潮’版是一定要看的,就算没有自己的作品也要看,看别人在写什么。”在海飞的印象里,“晚潮”也算是小半个文学刊物,有小说、散文,甚至诗歌。

  2001年3月,他写了篇《飞翔的鱼》在“晚潮”刊发。故事以西施的视角写吴越争霸,写女性沦为两国争战的工具。

  海飞说,当时很多人都记得他的这篇小说,因为会有人问起:“你就是《飞翔的鱼》的作者啊!”

  采访中海飞还向记者透露了他在钱报上刊登“软广”的故事。2002年2月,海飞写了《多年以后》,讲述了一个知青到江苏高邮插队时,爱上一个姑娘。回城时他没有与任何人告别,他在心里想,安顿好就回来接她。人生太多身不由己,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实现心中的诺言,像普通人一样在城里结婚、生子。

  姑娘来城里找到他,他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女儿。拿着女儿照片,他看着姑娘转身离去。

  多年以后,照片与人一起老去。他出差到南方,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他们有照片修复业务。老人拿出了照片,对着陌生的修复师讲出了这个故事。

  海飞早期的作品,大致是这样描述感情纠葛的故事,与上一代作家池莉等人的风格很像。

  海飞说,这其实是个广告。那时候这家广告公司推出了照片修复业务。也是帮朋友的忙,海飞围绕照片修复,虚构了这个故事,因为写得太精彩,它成了真正的“故事”,以文学作品的名义走向了读者。“也许编辑正是看中了它的可读。”

  从钱报的“晚潮”出发,几年后,他的作品登上了文学杂志,《十月》《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越写越顺,写成了一名职业作家。

  谍战、报纸与杭州

  2005年5月,海飞已经从《诸暨日报》离职,他决定到杭州谋生,最初主持浙江省群艺馆(今省文化馆)的一本杂志,住在沈塘桥边,上班的地方在武林路南端,步行三分钟能到西湖。工作累了,就到西湖边站一会儿,太阳底下发发呆,日常活动范围是沈塘桥到武林路。

  杭州小车桥、新华纸厂、古荡、河坊街、拱宸桥……在海飞看来,“这些诗意盎然的地名,亲切如金子”,可以让虚构的特工们在这里活动,在落满雪的灵隐寺、春水荡漾的运河边进行一场文艺而残酷的刺杀……

  随后,有了杭帮菜,有了《琥珀》里住在运河边的江枫;《麻雀》中死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毕忠良;《江南役》中的大明钱塘火器局;《醒来》中的杭州照相馆、火车站、舞厅……风花与雪月、刀光与剑影、美酒与鲜血,不同时代的杭州融入在他的“谍战宇宙”里。

  生活在杭州,也写了不少杭州。《像老子一样生活》《我叫陈美丽》都是写杭州女性的。写《像老子一样生活》,是因为他在报纸上看到杭州公交K155路要停运,就虚构了K155路一位女公交车司机的故事。

  后来又写了《老子的地盘》,写中年男性的困顿。

  现在海飞住在城西,上班在莫干山路,地铁直通。古墩路、文二路、第七人民医院等都出现在他的故事里。

  海飞生活范围不大,喜欢安静、简单,跟20年前在学校里那样。

  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无意识中9次提到“纯粹”。“很纯粹的”——2000年,那时候的时光很纯粹,文学很纯粹,与编辑交往也很纯粹,大家都很纯粹。

  现在的海飞,每天写作,也有应酬、采访。他偶尔会回想起多年前,安静地写作的午后和夜晚。

  海飞说,“人肯定需要适应生命中每个时段各不相同的生活,就像鸟终将适应天空,鱼一定适应水。”


钱江晚报 小时·创刊35周年特别报道 a0008 文学生涯从“晚潮”出发 2022-01-12 钱江晚报2022-01-1200009;钱江晚报2022-01-1200012;钱江晚报2022-01-1200014;钱江晚报2022-01-1200007;钱江晚报2022-01-1200018 2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