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到了虚拟世界,
怎么像换了个人?
委员李盛:
加强青少年
网络道德建设
一个孩子,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时,乖巧、可爱、善解人意。可一旦插上网线,换上ID马甲,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则有可能完全换了个样子。
“00后是和互联网的发展同步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应该重点关注。”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盛今年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
李盛及其团队的教育研究者注意到,在网络这个新的空间里,伦理产生了新的变化。而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数字素养教育也应该从“需求涌现”“公众觉知”“研究者倡导”到“决策重视”的阶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发挥榜样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李盛说,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平时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就是刷一些“非营养”类的视频,在网络上频繁踩红线,孩子也一定会模仿。家长们应该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家长。
第二,就是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最后,李盛提到了一个新说法——“网络上的利他行为”。现实中,为人民服务这种意识就是利他行为的一种,而培养青少年网络上的“利他行为”,也十分重要。
李盛还提出,希望社会上可以开展专项研究,制定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规范。整合包括家长、学校、师范类高校等多渠道力量,来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通过加强法规建设、更新技术监管、强化宣传等方面,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应用环境。
本报记者 刘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