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新闻

在这里,看见身边小店的辛勤
也看见一座城市的生机

凌晨5点的寒风中
记者跟着小店店主炸油条

小店里,勤劳的夫妻俩
记者帮忙做早餐

  气象预报中的大雪,昨天凌晨,安静地如约而至。

  凌晨3点40分,手机闹钟还没响,钱报·小时新闻记者就醒了——或许惦记着雪,或许惦记着采访任务:和小店店主一起做早餐。走在漆黑的夜里,灯光反射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沿途,停在路边的小车车顶已覆盖了薄薄的一层雪。街头鲜有人迹,但也能看到骑着电瓶车的打工人和疾驰而过的货车。

  杭州钱塘区下沙街道华景街新元金沙小区门口,一家叫做“兴笼记小吃”的早餐店这时已亮起了灯,忙得热火朝天。来自仙居50岁的柯国平师傅和49岁的妻子范小兰,正做着开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记者要寻找的,正是这样一家普通小店的火热。

  出门遇到的大雪

  是夫妻俩这一天的惊喜

  范小兰认真地包着小笼包,手法娴熟。另一边,柯国平则忙着煮豆浆、熬稀饭,上百斤重的豆浆桶,他一个人就能在灶具上搬上搬下。

  这是一家家庭小店,柯国平夫妇和24岁的大儿子一同打理,20多种早餐小吃都是夫妇俩当天现做的。

  正因如此,早餐店的灯亮得特别早,“一般凌晨3点前,我们肯定在店里了。”柯国平说,开张前,他们要准备好六七十笼小笼包,包好六七百只饺子,煮好一大锅豆浆和粥。

  这家店在新元金沙家园小区门口开了一年多。柯国平说,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还在老家读书,“两个儿子嘛,压力肯定稍微要大一些。”开早餐店是众多餐饮品类里最累的,起得要比别人都早,准备工作更多,“凌晨2点多起床,要忙到中午11点多。下午休息2小时,又要来店里忙了。”柯国平说。

  在范小兰心里,冬天做早餐真的很煎熬,“总感觉被窝才刚焐热就要起床了,刚开始做梦,闹钟就响了……”

  记者问:“会累到不想开店了吗?”

  她摇摇头,“不会的,习惯了,这就是生活嘛。”

  夫妻俩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家早餐店开红火,多攒点钱。

  小店没安装空调。店门一拉开,冷风就呼呼往里钻。室外很冷。店里也冷,只有靠近操作台,才稍微暖和些。

  “我们早就习惯了,冬天几乎天天都是这样的状态。”柯国平说。虽然50岁了,但谈起下雪,柯国平惊喜得像个小伙子,“都快春天了,还能下这么大的雪,蛮特别的。”

  因为大雪,夫妻俩比往常出门晚了20分钟,也没叫醒还在睡觉的大儿子,“不喊他来店里帮忙了,我们能搞定的。下雪天冷,让他多睡一会儿。”范小兰说。

  柯国平说,大雪天里晚点出门,开张也会稍微推迟,“让店里更暖和些再开张,很多备好的餐也不会凉掉,大家能吃得更热乎些。”

  一碗豆浆,一根油条

  驱赶了雪后的寒意

  凌晨5点10分,柯国平烧热了一锅油,开始炸今天第一锅油条。

  “小伙子,你们做记者也辛苦的。先喝碗豆浆,来根油条。”柯国平就像一位邻家叔叔一样端了油条、豆浆给记者。豆浆冒着热气,油条金黄金黄,看起来就很可口。一碗豆浆下去,记者感觉全身都热起来了。

  清晨5点20分,第一位顾客来了,是个20多岁的小伙,“我租在金沙家园,要出门上班,每天早餐都来他家买的。”范小兰麻利地打好包递给小伙,还不忘来上一句:“下雪,天冷,要趁热吃!”

  范小兰不知道小伙是做什么工作的,也不知道小伙叫啥,但她认得这张熟悉的脸,“每天都这个点来买早餐。这么早出门上班,肯定也是个很努力的人,也不容易啊!”

  早上6点,来买早餐的顾客更多,基本都是小区居民,柯国平都会跟顾客们聊上几句,聊聊下雪天,聊聊顾客大姐的新围巾……早上7点,小区门口的早高峰来了,雪也渐渐地小了,天渐渐亮了,柯国平的儿子也来店里帮忙了。

  一份份早餐从档口出炉,递到顾客手里。一份份温暖,驱散雪的寒意。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04 凌晨5点的寒风中
记者跟着小店店主炸油条
2022-02-24 23852285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