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韩平:
“双减”不等于“放养”,是回归教育初心
建议为学生与家长松绑减负,完善课后教育体制机制,加快招生用人改革
本报特派记者 蓝震
韩平 |
孩子教育问题,历来是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个多月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同心桥”栏目曾邀请省政协委员陶骏、颜瑶卿走进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开展了一场关于教育“双减”的“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活动,线上线下讨论热烈。
就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上,“双减”话题再次被委员聚焦。
同样关注“双减”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韩平。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我也在关注家长们都关心的‘双减’教育话题。”在接受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韩平表示,“‘双减’不等于‘放养’,而是教育初心的回归,要为学生与家长松绑、减负。”
回归教育初心
“双减”改革带来积极变化
2021年被很多人称为“双减元年”。有家长说:“我发现没有课外辅导班之后,确实轻松了不少,但对于成绩也很焦虑啊!”
这种焦虑,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在“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谈到对“双减”的看法时表示,“双减”的实施就是推动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全面发展,把我们的基础教育引向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正确轨道。
李有毅还给家长们提供了一组数据:“双减”后,校园里很多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我们总校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人均图书借阅量由不足2本增加到5本,体测优秀率增加近10%,视力不良率下降8.63%,超重率下降1.81%。学生笑声多了,腰板直了,脚下有根了,自主时间多了,学习效率高了。所以在这儿,我也想跟经常询问如何给学生补课的家长说,看到这些数据,应该可以放心了。”
在接受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韩平也非常认同“双减”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双减’是中央部署、全国统一的行动,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前所未有并必将产生影响深远的一项教育综合改革,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国家教育体系根基、事关人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生活成色。”
调研中韩平了解到,去年暑假以来,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为目标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培训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培训行业野蛮生长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目标的校内“三提高”行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双减”不等于“放养”
课后教育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双减”后,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家长的精力负担和经济负担也明显减轻,但“鸡娃”的家长焦虑还没有有效缓解。
这一点,韩平也已察觉。“事实上,‘双减’不等于‘放养’,而是教育初心的回归,为学生与家长松绑、减负。”
要想松绑、减少这种焦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双减’工作初战告捷,但我们必须看到,‘双减’工作才刚开始,‘双减’是场立体战、持久战,未来任务更艰巨,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深层次的问题。”韩平说。
他也向记者分析了目前在“双减”改革中遇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由于‘分分计较’的招生录取方式没有改变,家长担心孩子不参加培训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这也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机会。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从明里转到暗里,由‘地上’转到了‘地下’,出现了别墅培训、住家教师和众筹私教、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各类换‘马甲’逃避监管的问题。”
同时韩平认为,目前课后教育体制机制还亟待完善。从他的前期调研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和志愿者参与校内素质教育的机制还要加快探索;三是校外社会教育资源匮乏、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在课后开展高品质素质教育的需求。
就在昨天上午,在拱墅区小河街道大浒路社区红茶议事厅举办的一场“‘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提升校外素质教育服务供给”的“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活动上,与会的委员和专家也提到了课后教育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的建议。他们提出,要加大校外素质教育全方位供给渠道和服务供给力度;增加体育、劳动、美育类产品供给;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优质校外素质教育供给等。
加快招生用人改革
促进“双减”取得实效
“现在的社会用人评价缺乏对‘双减’的正向推动,要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韩平说,“‘双减’是破除‘五唯’(指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顽瘴痼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的突破点。”
这次全国两会上,韩平带来一份关于《加快招生用人改革,促进双减取得实效》的提案。
在提案中,他建议: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包容的就业观。要动真格彻底扭转招录人员唯特定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二是要推行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制度。建议总结浙江等地的探索成果,在全国范围推进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和监测发布制度。三是要深化考试招生改革。要将推进考试招生改革作为下一步落实“双减”的有效抓手。四是要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在家庭教育方面,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的共同目标。
其中提到如何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时,韩平建议“要通过深化中考、高考招生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
“一要提高考试功效。要通过提高过程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确立过程评价的应有地位,从而使过程评价成为学校评价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二要改革招生方式。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分数为唯一依据的招生录取方式,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稳妥探索新的高中招生和高校招生办法,形成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从根本上改变考试独大、考试独尊的不正常现象。”
对于如何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韩平认为,家长在孩子减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学校教育的配合方,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既是学校落实减负的监督者,也是家庭落实减负的执行者。
他建议,在社会层面,各类校外社会教育资源要围绕“双减”为学生素质提升进行制度重塑,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精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