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历了太多告别,他更懂得世界的生动和生命的美好
入殓师杨杨和四位客户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吴恩慧
又到清明时节。
每逢这个节点,杨杨都比平时更忙。这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年轻人,这几天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才收工。杨杨是一位入殓师。
春日的一个下午,杨杨坐在我对边,面带淡淡的微笑,36岁的他给人一种“大叔”的稳重感。他说话慢条斯理,握咖啡杯的手白晰而稳定。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他一直是这样。
在日本电影《入殓师》中,主人公小林没想到自己会从一个大提琴师转行成为一位入殓师。而杨杨也没料到,自己会从银行基金销售,转向殡葬行业,这一步,跨得可不小。
从事殡葬行业9年,杨杨的经历充满了温度:曾为自己的外婆温柔地做完后事,曾救下一位想跳楼的30岁小伙子,还曾领着两个懵懂的孩子为天堂的妈妈送上礼物……
9年,几乎每天都在告别,杨杨的人生观也在发生变化。放假时光,他会在市区最热闹的十字路口坐上一个小时,啥也不干,就看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生动,活着是多么美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泰康终极关怀入殓师杨杨的故事。
操办完亲人的后事,这份选择终于得到家人的认可
2013年,从事殡葬行业伊始,杨杨的家人并不支持他做这份工作,“直到2015年4月,家人态度的转变,是从我外婆离世开始的。”杨杨说。
“外婆净身穿衣、守灵、买棺材、入殓、盖棺、下坑等,都是我一手服务。”杨杨回忆,因为是亲人,他做得特别仔细,像净身穿衣步骤,本来半小时就可以做完的流程,他用了一个半小时。
这也成为他之后的服务标准:擦拭身体用三条毛巾,分别擦拭脸、身子、脚。
“虽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对生命的尊重。你想,我们平时擦脸和脚,肯定都是不同的毛巾吧?”
看着杨杨温柔细心地给外婆做完后事,母亲对他这份工作的态度终于转变。从此,当别人问起杨杨的工作,她会大方地说:我儿子在殡仪馆工作,他还是火化车间主任呢,我儿子技术可好了!
父亲能体面地离开,我们没有遗憾了
“功德无量,造福大众”“工匠精神,尽心尽力”,去年10月9日,杭州的鲁先生寄来这两面锦旗,对杨杨及其同事细致、温情的殡仪服务表示感谢。
此前,鲁先生因其父亲生命临近终点,打电话到泰康寻求临终关怀服务,是杨杨前往病房,陪伴鲁先生送别父亲最后一程。老人由于长期卧病在床,全身90%面积的皮肤已经溃烂,长期使用呼吸机也导致他下颚脱臼,另外,因气管切开,创口也流了不少血。
到了现场,杨杨立即对老人的创口缝合止血,随后用酒精为逝者全身消毒、擦拭三遍,并耐心地按摩面部肌肉,30分钟就让老人的下颚归位,随后又用多年的化妆技巧,将老人大面积溃烂的面部修复如初。
期间,鲁先生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亲眼目睹了服务全过程。看到父亲带着淡淡的妆容,安详、体面地离开人世,他感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的面容可以修复,他如此体面地离开,我们家属也没有遗憾了,真的感谢你!”
“这是我到杭州后第一次收到锦旗。”杨杨说,对远离家乡的自己,这是一个温暖的鼓励。
通过客户发来的顶楼照片,他救下了一条年轻生命
在杭州这两年的工作中,有一位客户很特别,杨杨不是送走他,而是把他救回来。
2021年7月12日,杨杨接到余杭良渚一位客户殡仪服务需求电话,称亲人高空意外坠亡,需要殡仪服务。
到达现场后,杨杨问客户具体地址,客户却迟迟不肯说,只是发来一张楼顶俯拍照片。
看了照片,像是客户家里,又追问他具体方位。但是客户支支吾吾,不肯告诉杨杨。
“突然,我猜想,这场殡仪服务,客户是不是为自己准备的?他是不是打算从楼顶跳下自杀,让我给他做后事?”这么一想,杨杨惊出一身冷汗。
他一边拨打110向警方寻求帮助,一边跟客户微信沟通、安慰、心理疏导,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警方根据所得聊天信息、照片环境反复比对,确定了客户具体方位。
果然,这位客户是因为感情不顺,一时想不开,想要了结自己。
事后,这位30岁的小伙子不断向杨杨表示感谢,说一定会好好活着。“这么多年,我都是不断在送别,这次能够救下一条年轻的生命,我心里也很高兴!”杨杨说。
用她喜欢的粉底唇彩,让生命体面地告别亲人
杨女士是泰康寿险客户,她知道泰康有终极关怀服务,于是先给杨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我相信你能理解并满足一个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人的临终遗愿。我天性浪漫,恳请你在我的葬礼上……”
“尽管没有见过这位女士,但看到这封信,感受到被需要,我也同样感动。”杨杨说。
几天后,杨女士就因肺癌离世。当天,为了给她净身穿衣,医生拔掉手术伤口处的针头,导致大出血,一时间家属们惊慌失措,正在旁边的杨杨立刻拿起针线缝合伤口,帮助逝者止血,并不断安慰家属。
杨女士的血染红了杨杨的双手、衣服。为尊重逝者,杨杨先去净手、换衣,然后才开始整理她的仪容。
杨女士生前美丽端庄,为了还原她的容貌,杨杨用了她生前用的粉底、眼影、唇彩。渐渐地,逝者的苍凉被往日的芳华冲淡,在亲人心中定格的,最终是美好的画面。
“杨女士在信中交代我买两套恐龙图书送给她两个儿子,我按照嘱咐办了,也建议孩子准备礼物在追悼会上向妈妈回礼。”
追悼会现场,懵懂的四岁小儿子缓缓走向妈妈的棺木,郑重地把一本恐龙图书送给妈妈,六岁的大儿子则向妈妈送上一个精美的小礼盒,里面是一对漂亮耳环。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