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小时·新闻

翻桌率受疫情影响,小龙虾街生意是“一家人的营生,更是一群人的努力”

二代掌门每天琢磨新烧法
小龙虾街想活出新花样

文文龙虾馆

  3月寒冷的天气,裹上身的羽绒服,也没能挡住杭州老饕们的步伐。今年3月3日,望江门小龙虾一条街,最早开门的是周红伟。

  下午两三点,爱吃“头茬”小龙虾、消息灵通的食客,很快打来了电话,预订电话此起彼伏地响起。

  进入3月中旬,招牌灯渐次亮起,这条街也一日热闹过一日。杭州望江路227号、小丰年龙虾馆、215兄弟龙虾馆、阿根龙虾店、文文龙虾,望江路上5家现存的小龙虾馆,有默契地陆续开门了。

  到处是火红的招牌,门口是打了鸡血招徕生意的大姐,但店里的生意不咸不淡,翻桌率比疫情前减少,这也让小龙虾小店老板的脸上多了一丝愁绪。

  现在,烧小龙虾的手艺传给了宝贝儿子,周红伟轻松了不少,“老客嘴巴可刁了,我就在厨房里监督,看他烧得好不好。”

  初春就开张,小龙虾也渐渐向杭州人的春日仪式感靠拢。这时候,个头在五六钱的小龙虾进价要六十块钱,一份龙虾卖168~180元(两斤左右),提早上市其实挣不了什么钱。

  很是红火的望江门小龙虾,带动了全杭州的小龙虾兴致。当小龙虾成了杭城各家餐馆餐桌上的招牌菜、生鲜超市的引流利器,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

  “有新客人问,为啥别家有99元3斤的小龙虾?”文文也为进价头疼过,却始终不想为小龙虾的品质让步分毫。

  店里的小龙虾品种不断更新,菜单上的白灼和蛋黄都是时下新兴的烹饪方式。上周,文文又“上新了”——成了这条街上第一个用上时髦蓝色小龙虾的人。大块头、身形壮硕的蓝色“皮肤”小龙虾上桌,一天就卖出了60多斤,“比想象中卖得俏。”

  改变同样也在其它店发生。直到去年,宋美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功成身退”,放心地把店里的大小事交给了小辈,过上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

  “这家店最开始是我舅妈和爸爸一起做,现在他们年纪也大了,我们姐妹俩就把店接过来在做。”马芳是阿根龙虾店的第二代掌门,做服装出身,接手店铺后,跟传媒行业出身的表妹一起,每天就琢磨着怎么把店做出点花头来。

  宋美宣很欣赏年轻人的“活”与“敢”,姐妹俩花了50多万元把店里的装修和布局整个翻了新,走起了“最炫风”。市面上推陈出新的龙虾口味,也没有落下。宋姐姐的女儿盈盈,是十足的吃货,为了龙虾的新口味,她每次去南京、长沙等地游玩都会打卡餐馆,时不时拿出最新成果,“冰镇、麻辣、油焖等烧法,都是她引进的。”不光如此,餐馆还跟着潮流用上了互联网平台,成了望江门第一家开始提供外卖平台点餐服务的小龙虾馆子。

  天气越热,小龙虾生意越好。

  在周红伟的记忆中,一到五月,门口下午四五点就摆开几十条凳子排队,闷热的厨房就是主场,流汗忙碌到凌晨,才能踏出店门透透气。

  这几天,杭州白天的气温已经如同盛夏。但小龙虾生意能不能如往年红火,大家心里都没底。

  “刚开始开店的时候,没有谁指望着小店发财。”几乎每家都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固守一方小小天地,过好小日子就心满意足了。二十年小龙虾行业沉浮,本塘小店主的身上,都有沉甸甸的生活质感。

  小龙虾街蹿红后,为了一睹芳容,有“迷弟迷妹”曾专程拿着报纸跑来看王晓静。听到有人重提江湖往事,王晓静笑得直摆手,“老了老了。”王晓静手机里的好友越来越多,很多人都相熟,都是从没结婚、处朋友再到带着孩子来吃的回头客。

  烟火气十足的小龙虾店,承载着这条街上老杭州家庭的悠悠岁月。见过杭州最深的夜,背后不光是一家人的营生,更是一群人的努力。围栏外的望江路,依旧车来车往。


钱江晚报 小时·新闻 a0011 二代掌门每天琢磨新烧法
小龙虾街想活出新花样
2022-04-13 钱江晚报2022-04-1300010;24074087;24074151|;24074154| 2 2022年04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