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健康读本

文章导航

这支巾帼医护队伍,战疫一线不负重托

守护生命,小女子有大力量

  本报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邹紫 金薇薇

  每一次紧急呼叫

  都在与时间赛跑

  深夜,铃声在安静的楼道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值班护士急切的声音:“2号楼4楼6床患者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了,已经降到90%以下!”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胡漂当时刚忙完隔离病房一天的工作,准备吃口饭稍作休息。挂断电话,她利落地放下手中碗筷,和王刚副主任医师一起穿上防护服,飞奔赶去抢救。

  陈奶奶突发脑梗,从管控区域闭环转入院时病情危重,经过多学科会诊抢救后情况有所缓和。但因为进展性脑卒中,陈奶奶出现左肺不张的情况,痰液影响了肺泡的正常工作,无法自主咳出,呼吸功能受到了影响。如果不及时排出,一旦窒息危及生命,需要打开气道通路,恢复供氧。“准备气管插管用品……”快速注射麻醉镇静药物,掰开患者下颌,探入喉镜,1分半钟的时间,动作一气呵成。隔着患者面部近距离的插管,从插管角度到插入时机,都需要操作者快准稳地完成,一点都耽误不得。“做好每一个细节,对患者来说意味着多一分安全。”胡漂说。经过治疗,陈奶奶氧合回升至96-99%,转危为安。

  “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可能几秒钟的时间,病情就会急转直下。抢救的黄金时间往往就在几分钟,感染科的医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急救技能,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看似柔弱的女护士

  在病人面前都是大力士

  上个月,李梅医生收到一份就医申请,一个在上海做完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需在杭继续住院治疗。“李医生,我妈妈说背部有胀痛感觉,很难受,睡不好。”凌晨一点半,患者李阿姨的女儿给李梅发了条询问信息。李梅立马联系了肿瘤科的医生,进行药物止痛。病房的气垫床漏气,四个医护合力抬起了李阿姨,及时更换了气泵正常的床垫。在姑娘的印象里,李医生总是“on call”,第一时间给她回复。

  “在这里遇见很多才20岁出头的大白,丝毫不娇气,一打铃就来。”因为李阿姨神经损伤伴不全瘫,肺部感染,还有大小便失禁,无法动弹。在去往CT室做检查的路上,花了不少工夫。从病床挪到平板床,再从CT室门口一路抬上CT床,“没有护工,护士看起来柔柔弱弱,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一次又一次抬起了我妈。太不容易了。”姑娘感慨道。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李阿姨病情逐渐稳定。

  在隔离病房陪护的日子,一次次被感动的女儿,用心记录下了母亲术后治疗的点点滴滴,在她的文字里高频出镜的大白,无比温暖。

  为早产的三胎妈妈

  闭环转运生命接力

  5月的第一天夜里,春寒料峭。“管控区产妇双胎早产,情况紧急。”接到护士急电,护士长方丽琴立刻前往负压产房督查准备抢救用品,等待接应。凌晨0:50,120急救车打破宁静。打开车门,令人倒吸一口气,低温的夜里一对双胞胎已经在车上分娩,宝宝身上裹着宝妈的衣物,脐带连着产妇,用血管钳夹着。

  “孕34+5周分娩,第三胎,预产期是6月6日。”大家合力从担架上抬过产妇,助产士孙岳琴、产科医生曾亚敏与儿科医生分工接力。方丽琴密切关注着产妇动向,通过监控、信号铃保持对讲联系,在负压产房外围不时传递着物资。直到凌晨2点左右,产妇及两宝转至隔离病房。“这对新生儿体温偏低,只有34.1℃,二宝血糖也低,需置于保暖箱中,其间积极喂水奶直到生命体征稳定。”

  可到了中午,大宝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面色发绀,在采取弹足底、吸氧等措施后,安全起见仍需送往专科医院救治。

  疫情下启动特殊危重新生儿转运又是个不小的挑战。最终,一对宝贝在众人精心呵护下成功转运。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党支部

用爱心感染每个生命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为区唯一的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今年1月起,它成为杭州市定点医院,承担全市封控区、管控区及隔离酒店人员的就医需求。感染科党支部共28人,其中巾帼党员20位,有曾赴武汉驰援的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感染科副主任胡漂,常在感染一线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兵”方丽琴护士长,还有孟良英、李梅等女性中坚力量。她们坚守一线,用独有的柔软和坚韧,守护万家灯火。支部先后获得杭州市巾帼文明岗、杭州市工人先锋号、杭州市模范集体称号。

  “没有什么比帮助病人康复更值得去做的事了。”她们说。每次轮到“进舱”,要在里面连续工作28天。2号楼4层隔离病房、3号楼5层隔离病房、独立诊室、负压产房负压手术室、血透室,医院5大功能区同时启用时格外忙碌,收治的都是来自“三区”急需救治的患者。

  “有时候一层病房就有五六个危重症病人,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进到病房舱的6个小时里,除了常规输液、抽血、发药、发餐,密切监护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外还需为其进行翻身、吸痰、鼻饲药液等护理。”感染科支部书记、护士长方丽琴说,“隔离病房俨然是个综合性病房,收治的病种多,有呼吸衰竭气管插管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有大面积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有癌症需要化疗的患者;还有不少待产的准妈妈……”

  “进舱”的日子紧张忙碌,却也枯燥,“大白”们和患者朝夕相处,似乎成了彼此最好的陪伴。“隔离病房内的患者往往承受着多重压力,来自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胡漂说,医院成立了“小桔灯”心理志愿服务队伍,为病患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用心护航。这盏常亮的“小桔灯”时而治愈,时常安慰,出院时患者留下了许多感谢信。

  去年一位埃及来的患者,回国前夕发现自己患上淋巴瘤,家人也远在云南,“我清晰记得隔离期间他那双无助、焦虑且对生命渴望的眼神。担心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遗憾很多愿望尚未实现,觉得对家人有很多亏欠。”看到躺在床沿的那个瘦弱身影,胡漂决定尽全力帮助他。“我们跟血液科罗文纪主任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在隔离病房内完成化疗,请精神卫生科虞洪主任对他进行线上心理疏导,极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点评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晓聪:

白衣红心,唱响生命赞歌

  有无声坚守,更有无畏出征,这是广大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们第一时间迎战,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圆满完成了每一次救治任务、支援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当前,旗帜更彰担当。在疫情防控一线,通惠院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筑牢疫情防控长城。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中亮出身份、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感染科作为一支主要由女性组成的队伍,在疫情期间,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仁心仁术,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希望点亮希望,书写了白衣红心的生命赞歌。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6 守护生命,小女子有大力量 2022-05-30 钱江晚报2022-05-3000009;24274692;24274702;24274703;钱江晚报2022-05-3000010;钱江晚报2022-05-3000011;钱江晚报2022-05-3000012;钱江晚报2022-05-3000013 2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