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书之惑不再是惑
本报记者 郭闻
“六一”前夕,针对近日社会反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紧急出手,宣布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问题教材,对查出的问题将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将严肃追责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全面排查工作。
陆续也有家长和老师反映,除了教材外,课外的儿童读物也有许多不妥的地方。
不管是教科书还是儿童读物,它关乎的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关乎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关乎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前日,钱江晚报教育微信号“升学宝”在读者中做了一项关于儿童读物的调查,从反馈情况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家长曾经发现过童书中存在不适宜儿童的内容和图片。这就不得不令人有些担忧。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收到了一位幼教老师的反映,这位老师说:平时教学时,在低幼读物中也偶然会遇到一些不太适合小朋友阅读的内容。比如传统节日里讲到灶王节的时候,有一个情节,说灶王与妻子以外的女人私通,我觉得这样的情节应该去掉,不要让小朋友接触到这些比较低俗的东西。
再比如,有家长反映,在《中国历史绘本·清》这本书的插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着清代古装的中国人放火烧了宫殿,结果来救火的竟然是穿着标有“USA”现代服装的美国消防员。能和放火烧宫殿联系起来的,人们最熟知的事件就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而那根本就是一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践踏,这才是放火的真实历史。结合绘本描绘清代故事的背景,这明显是在影射火烧圆明园事件,并且还颠倒黑白地为其洗白。
还有家长指出,一些标榜“与时俱进”的幼儿绘本,内容粗俗低劣,插图也是粗制滥造。比如像这样的:题为《中国没人》的儿歌这么写:“说中国人穷,马云让你跪下。说中国人手速慢,学生党让你跪下。说中国人不敬业,成龙让你跪下。说中国没天使,白衣天使让你跪下。”最后再以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标榜自己是爱国读本。这种粗劣的网络段子,适合印在绘本上让幼儿学习吗?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向家长提出的类似疑问却非常少。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时期,阅读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图书对儿童起到的是单向的灌输、教育作用,它对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巨大且影响深远。
“怎样培养人”是十分重要的事,这在全世界都是共识。世界上的大国,都将价值观、国家的共同意识列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教科书,已经提到了“国家事权”的高度。1949年11月,教育部第一次部务会议,就是商讨研究新的小学课程标准。
1953年,毛泽东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文化教育工作,当他了解到参与编写教材的是三十来个人时,摇了摇头说:“目前30个编辑太少了,增加到300人也不算多。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确定补充150个编辑干部。”
在比较长的时期里,参与到教材编写当中的人,无一不是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如数学有华罗庚,语文有吕叔湘,英语有许国璋,物理有严济慈,地理有竺可桢……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不仅在科学工作中作出了贡献,还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再来说说近些年,香港的“毒教材”问题。
2021年12月18日“时事开讲”在《香港的课本正在纠偏》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香港“毒教材事件”的始末。十多年前,香港设立通识教育课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把不同知识融会贯通。但这些年来,人们发现,课程的目的是好的,用的课本却“有毒”。在香港,出版社甚至补习机构都可以自己印制教科书。一些“毒教材”里充斥着对祖国的诋毁、对中国历史的歪曲、对学生思想的误导。
年轻人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完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所以在这样的教材下从小培养出来的他们是最容易被煽动的。2020年8月,香港教科书开始“消毒”,删除“港独”表述,删除错误认知。
这次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书插图事件,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反应,在对事件的讨论中,大家从内容、表现方式甚至是审美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说明老百姓都深切地认识到了教科书、童书对于孩子教育过程的重要性,说它关乎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一点也不夸张。
今天教育的模样,是明天中国的模样。
同样的,作为品种更广泛的青少年读物,伴随的是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它们带来的影响不比教材弱,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回头来看此次插图问题,足以令人警醒,教育问题不容闪失,因为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
那么怎样去帮助孩子把握阅读、把握童书的质量?除了有关部门的强力监管之外,为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阅读不可不了解、不可不慎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丽娜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参与及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是沟通的桥梁,首先能促进亲子关系,这样的陪伴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有效的陪伴”,它会极大地缓解、减少青少年在青春期所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及拒绝交流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间可以就所阅读的书展开讨论,除了能了解到孩子在想什么外,还能与孩子进行精神与思想上的深层次的交流,对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成长都有莫大好处。
那么怎样判定这本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多元化,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接受程度、思想深度、阅读能力都存在着差异,虽然每个阶段的阅读都有一个大致的分类,但在个体阅读时,可以根据孩子情况进行增或减。但是,超前阅读也需要适度,过度的超前有时可能会带来反效果。”
胡老师的提醒确实非常在理,调查中就有家长提出:有些是相当有名且口碑不错的童书,比如《狼王梦》,就觉得里面的一些描写涉及到了性,感觉给孩子看不合适。实际上,这本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的《狼王梦》,最初是刊载于《中篇小说选刊》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它通过母狼紫岚所反映出的爱、性、野心与抱负,都不是低龄儿童所能理解与接受的。它需要阅读者达到一定的理解力和思想深度。这就是阅读的程度问题。
所以,家长需要对自己孩子的阅读做一个初筛和选择。如果家长没有能力进行选择的话,那么就尽量选择公共图书馆、学校、老师推荐的书单,选择正规、品牌出版社的图书。事实也是如此,家长们表示:遵从老师、新课标、专家推荐购买的童书基本都没什么问题。
在阅读完这些推荐书目后,相信孩子们也具备了基本的辨别判定能力,能够区分书的好坏了。那时,童书之惑也就不再是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