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小时·成长读本

为名校放弃兴趣
为爱好放弃热门

两位过来人的升学选择,你觉得值得吗?

  如何填报志愿?对于每一个考生家庭来说,都会有自身各种因素的考量,有些会考生会比较听爸妈的建议,有些考生有着自己的规划,有些则会综合利弊。

  这道题,可能是很多18岁的年轻人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有时候,一个选择会决定今后的四年青春、毕业后的人生规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过来人”,他们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过程中都经历了纠结,并且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

  A

  男生

  在名校和理想之间,选了名校

  “就像是绕了一个大弯”

  三年前,小A拿到了一个刚好能上浙江大学的高考分数,650多分。这个分数有点尴尬,如果报考浙大,只能选择提前批相对冷门的专业。

  小A一直以来的职业梦想是当老师。要实现这个梦想,走教育部直属公费师范生的道路是最稳妥的。

  作为一名男生,又喜欢当老师,如果选择师范类大学,在就业时优势比较大。目前,全国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这六所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就可以直接进到中小学担任教师,无需经过激烈的考编竞争环节。

  以小A当年的分数,可以报考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他说,当时相比这几所师范院校,浙江大学的名校光环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填报志愿时,他和家人都非常纠结。小A妈妈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准备了厚厚的一沓资料,把每个目标院校历年的录取分数都打印了出来,戴着眼镜挨个查,足足对比了1个多月。

  其实,记者采访也发现,小A很感性,性格和善,喜欢与人打交道,相比一些理工科类职业,他更适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过当时家人对于男孩子当老师这件事并不很支持,而且能报考的几所师范院校离家都比较远。

  一家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后,最终在名校光环和理想职业之间,选择了名校。小A以压线的成绩被浙江大学提前批录取,进入了农业工程专业。

  “高考分数一点都没有浪费,得知录取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开心。我也为自己能考上浙大而骄傲。”小A说, “可是,我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

  现在小A已经大三,农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实在让他提不起兴趣。更糟糕的是,提前批录取的学生是不能转专业的,“学得很痛苦。对于同学们来说很有意思的课程,我因为没兴趣,都学不进去,就导致了没有成就感,影响了自己的自信心。”

  三年来,小A最初的梦想没有改变,他还是想要当一名老师。但是他的本科专业很难和师范学生竞争,即便他来自浙大。想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小A必须通过考研来转专业。他现在正在准备考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对我而言,就像是绕了一个大弯。”小A说。

  但经历了弯路,小A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想提醒后来者,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光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B

  女生

  在文博和医学之间,选了文博

  “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热门”

  B同学在高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大,所喜欢的专业得不到认同,一度变得非常内向。然而在考上心仪却“冷门”的文博专业之后,进了大学的她就像换了个人,人不仅开朗了,而且学习劲道十足。

  B同学的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典型中等生,但她从高中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我要报考文物与博物馆学。”她从小对文物和博物馆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去故宫修文物,就是梦想中的职业。

  这个职业理想却遭到B同学家人、老师的反对。她的父亲是名医生,家人都希望她可以子继父业。老师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因为文博专业所需要的最适选考科目组合很特殊——历史、地理和化学,因为如果要学文物修复,化学这门课很重要,但学校并没有这样的选课组合。

  老师、家人的反对,让B同学整个高中都有点压抑,最后考出500多分的成绩,只够上普通本科院校。

  填报志愿时,B同学和家人的矛盾有点激烈。爸爸要求她填写医学专业,但她自己还是想要坚持理想,医学完全不是她的兴趣所在,也不是她擅长的。她是个敏感、艺术型的孩子,从性格和天赋而言,确实不是那么适合医学。

  最终,B同学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贴心的她,为了安抚家人,在80个平行志愿里还是写上了不少医学专业,不过她把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排在了前面。

  “因为填志愿时,排序是很重要的,写在前面的更容易被录取。”

  就这样,她顶着巨大的压力,终于考进了自己心仪的文物和博物馆学专业,并且是北京的学校。对于B同学来说,在一个历史悠久、遍地是博物馆的城市里读最喜欢的专业,她的人生顿时迎来了希望。

  进入大学的B同学,仿佛变了一个人。学习不再是让她感到焦虑的事,反而是充满动力。

  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把展览看了个遍,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尽情地吸收知识。B同学的朋友圈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晒逛展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上的表情看出,这个姑娘青春昂扬。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她时,她已经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导师来自北京大学,主攻文物修复方向。

  “文博专业很‘冷门’吗?我一点也不觉得。”B同学说,她四年本科求学期间,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这个产业的需求,“现在时代发展变化那么快,技术日新月异,但我认为文博专业是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其实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热门!”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5 为名校放弃兴趣
为爱好放弃热门
2022-06-11 钱江晚报2022-06-1100011;钱江晚报2022-06-1100014;钱江晚报2022-06-1100018;钱江晚报2022-06-1100015;钱江晚报2022-06-1100020;钱江晚报2022-06-1100017;钱江晚报2022-06-1100019;钱江晚报2022-06-1100016;钱江晚报2022-06-1100021;钱江晚报2022-06-1100008 2 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