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小时·成长读本

见证历史,经历磨砺
给这届高考生点赞

  昨天,2022年高考落幕。

  万众瞩目这词,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它的重视。每到此时,无论是否家有考生,大家都会把它作为一件特别的事对待:志愿者待命、静音标志树立、交通保障到位……

  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参加这场人生大考的考生们,释放着善意,寄予着殷殷希望。这种善意,是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期许。

  特意说这些,是想告诉同学们,父母,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希望,希望你们有远大前程;国家,在你们身上寄托着振兴中华的希望,希望你们能够在未来担负起建设这个国家的重任。

  但是在这如往年般重视的表象下,2022年的这届高考生,却是恢复高考45年来非常特殊的一届,更多地见证了历史,经历了磨砺。

  疫情磨砺出这一届的坚韧

  前几天,央视微信公号发了一组回忆高中生活的照片。照片按年代排列,或泛黄或折皱提示着岁月的印痕,照片中人物的衣着富有时代特色。

  在满屏的回忆中,有那么一张照片深深地触动了我:只有那么一张照片,无法看清同学们的脸,几乎每一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都戴着一个口罩。那是2020年6月,河北一所高中数学晚自修课后,同学们比着“剪刀手”聚在一起拍下了那一刻的欢笑。

  这就是疫情留给这个时代的印迹。对于这一届的高考生来说,更是留下了一段成长的磨砺史。

  这是完整经历了疫情考验的一届高考生。

  2020年初疫情凶猛袭来之时,他们刚刚是高一新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时有反复的疫情,让他们都有居家网课、开学延迟、考试取消等等非正常学习经历。

  我们曾经看到过许多新闻,为了找到好一点的信号上网课,有的同学天蒙蒙亮就开始爬山,然后在山顶萧瑟的寒风中学习;有的在冰雪旷野中支起塑料布,躲在里面上课;还有的帮助邻居干活,只为了能够蹭网学习……

  高中生正逐步成年,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自我管理,也正是思想成熟的关键期,人生观、世界观在这个阶段成型,他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疫情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全民抗疫背后,许多人的付出与牺牲所传递出的大爱与小我精神,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面对这三年来疫情带给社会、带给个人、带给世界的变化,他们会独立地观察与思考。

  这就是因磨砺而出彩的青春。

  国家领导人曾寄语青年:“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

  疫情对这一届的考生而言,将会是一笔值得回味和有所得的人生财富,他们因此而收获坚韧、自强与责任感。

  浙江考生的最后一届浙江卷

  微博上,悄悄地有了一个话题“最后一年浙江卷”,许多人跑来打卡留念,有人写下感叹,还有人找出英语卷中的人物细节说:李华今年回来了,是来陪浙江考生走过最后一年浙江卷吗?

  对于今年的浙江考生来说,这是又一个特殊的事件。他们是高考浙江卷的最后一届使用者,是浙江高考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因为从明年起,浙江的高考语数外将再次使用全国统一卷。

  2014年,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与上海市一起承担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和力度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

  作为先行试点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实践过程中也曾碰到过许多问题和矛盾,改革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为全国其他省份的改革试点提供了有效借鉴。

  2020年6月,经过多年探索与改革后,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从2023年起,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自恢复高考以来的几十年间,高考制度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改革,从1977年的全国卷、各省卷,到全国统一试卷,后来又陆续出现十多个省自主命题,再到如今的大部分省份恢复使用全国统一卷,每一次的合与分,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其目标都是为了保证考试公正公平,更好地筛选人才。

  浙江高考的回归全国统一卷,正是这改革进程中的一环。

  每一届高考生,都是高考改革的探索者,而今年这届学生,无意间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选好专业,走向成才之路

  没有哪一种考试,会像高考那样,不断地进行自我变革和更新,这是因为高考很重要,它本质上就是一次选才之考。

  1977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同年冬天,恢复高考。

  我们国家很大,要发展的地方很多,需要的人才也更多。高考便是这样的一场选拔性考试,它将不同才能的人初选到不同的学校与专业,去学习知识,也同时建立起国家的人才储备库。

  高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让国家具备更多的人才生力军,从拥有人口红利转向同时拥有科技、人才红利。也是自那时起,高考制度与招生制度便不断变革,以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高考作文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当时浙江卷的作文题是:路。这是一道载入史册的考题,它既反应了当时中国发展道路的徘徊和选择,也反映了参加高考的青年,人生道路的改变和选择。

  这是与我国教育理念契合的,也蕴含着这样一些含义: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目标是什么?

  从那时起,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高考作文题便始终反映着国家对人才的期许,反映着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

  正如这最后一届语文浙江卷作文题主旨“青年人才和科技创新”,它又一次触摸了时代脉搏,树立起浙江青年标杆与信念。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的信仰坐标,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不管考得如何,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希望考生们在接下来的专业填报中,把握机遇,做好选择,走向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2 见证历史,经历磨砺
给这届高考生点赞
2022-06-11 钱江晚报2022-06-1100011;钱江晚报2022-06-1100013;钱江晚报2022-06-1100015;钱江晚报2022-06-1100021;钱江晚报2022-06-1100022;钱江晚报2022-06-1100016;钱江晚报2022-06-1100017;钱江晚报2022-06-1100007;钱江晚报2022-06-1100023 2 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