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会代表林乐清走访小时健康小站,边走边听边记——
基层医生,期待到大医院跟班实战
本报记者 杨茜 何丽娜
林乐清(右)和张京松在交谈。 |
6月15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就跟随林乐清走访了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
那天,林乐清查完房,脱下白大褂,匆匆走出医院。
800米外,是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之一。这是林乐清的目的地。
林乐清戴上了党员徽章,还带了一本笔记本。
林乐清有着多重身份——“2020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现在,林乐清又多了一个身份——省党代会代表。
身为一名医生,林乐清深耕本职领域,从业近30年,欣喜于医疗行业的高速发展。“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分布在各个街道级别的卫生服务中心,就像一个个小堡垒,这些堡垒是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这也是他作为党代表走访小时健康小站的初心。
走访小时健康小站
那是健康第一道防线
钱报小时健康小站、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旁,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所以服务中心比一般的健康小站,多了一项老年关怀的功能。
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钱报小时健康小站,今年6月刚满一周岁,它联动全省十余万基层医务人员,成员单位已达200家。从城市到乡村,从深山到海岛,立足于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的钱报小时健康小站,在这条守护万家灯火的路上,借助医媒共生的力量,多维度为基层健康守护赋能。
林乐清熟门熟路地边走边说:“现在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家门口的小时健康小站,给大医院减轻不少负担。”
前不久,林乐清刚来过这里,双方是医联体单位,平时也会联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内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重点科室,每周都会有专家来这里培训和授课。
老年病科学科带头人、三病区科主任张京松见到林乐清,请教起了专业知识。
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接收的都是多病共存的老人。“我们这里医养结合,很多老人都是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张京松说。
345张床位,每一张病床上都承载着很多人的一段人生。来这里住院的,一般是退休工人,杭州麻纺厂、红雷厂、杭丝联等曾经大厂子的工人都住在附近。
“日常诊疗,我们在负责。遇到危重病人,会转运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我们之间有非常畅通和紧密的联系。”张京松说,前不久就有一名患者突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转运工作,现在老人家已经装上心脏起搏器后回到了这里。
林乐清说,拱墅区卫健局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牵头,联手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及9家拱墅区的基层医疗机构,为辖区居民建立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再加上杭州市拱墅区心脑防办协会的成立,为辖区内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基层医疗机构的难题
他都一一记下来
对于张京松的介绍,林乐清频频点头。但是具体工作中,“困难多、办法少”的情况也会出现。
林乐清爽朗地说:“可以多提提意见或者建议,有什么困难也尽管提出来。”
张京松说,还是希望从专业上有所提高,希望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得到更多支持。“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方面,要是我们能轮流过来,跟着实战,这样的机会应该创造一下。”
林乐清将这一点记在了本子上。“医生的工作,确实需要临床接触,专业是靠实战打出来的。”林乐清强调,基层医疗机构这道防护墙必须坚硬,因为他们接触更多的患者,需要强大的鉴别能力,才会方便之后的精准转诊,“我们的家庭医生,应该是专业过硬的医生。”
另外,疫情大环境下,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也非常紧张:一方面要维持院内的基本运转,有那么多患者需要照顾;另一方面要分担核酸检测常态化的工作。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员工200多人,其中医生80多人,护士90多人,疫情之下依然很忙。“放宽编制,提高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这些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张京松说。
林乐清一边听一边记录。“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既光荣兴奋,又有些忐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将基层医生的声音传递上去,相关政策的解读再传达下来。”第一年履职,林乐清希望自己是一座上传下达的桥梁。
这次走访钱江晚报小时健康小站,林乐清觉得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他以党代表的身份第一次收集民意,“一下子就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很有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