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小时·成长读本

文化寻根之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与你同行

老行当的蝶变

  老行当的

  文化寻根之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与你同行

  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22丝绸之路周”活动于6月17日-23日举办,以“民族融合,共同繁荣”为主题展现丝路文化、丝路精神。而今年1月起,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也开启一个重大学术项目“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深入挖掘丰富的中国丝绸资源,永久性地记录中国丝绸文化遗产,推动丝绸历史和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打造研究中国丝绸艺术的“百科全书”。

  丝绸是具有浙江标识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纽带。在浙江,有这种千年文化意蕴的不仅有丝绸,还有醇厚的黄酒、清逸的绿茶、典雅的青瓷……

  这些承载千年的江南古老行当,是生生不息的产业,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勾起浙江人最美的记忆。2年前浙江公布的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就入选了杭嘉湖丝绸、青瓷、龙井茶、绍兴黄酒这4项经典产品。它们和杭州西湖、河姆渡遗址等一起,成为了浙江文化形象的代表。

  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党代会,已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彰显浙江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标识”。事实上,浙江一直在努力前行,早在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里,就首次出现了“历史经典产业”这个概念,浙江把茶叶、丝绸、黄酒、青瓷、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宝剑等十大产业做了集纳,以新眼界新思路来大力推进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在之后几年的浙江两会上,“大力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多次被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这些产业经济背后是浓浓的历史文化传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诠释浙江文化基因:“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郁的经济脉息。” “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这是浙江改革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

  浙江丝绸甲天下,出口稳居全国前列;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浙江集聚了全国黄酒主要生产企业;浙江茶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浙江的中药材资源达2300多种;龙泉青瓷是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陶瓷类项目;还有东阳木雕、开化根雕、“文房四宝”的湖笔、青田石雕、龙泉宝剑……

  然而,盛极一时的浙江历史经典产业,时至今日面对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或多或少面临着发展瓶颈,出现创新不足、拓展不广、发展不快、人才不济等诸多问题。它们该以什么样的新时代竞争力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变则兴,不变则衰,浙江省近些年一直致力打造新时代的浙江文化“金名片”,高度重视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历史经典产业研究系列》就被专门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开展的“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里,推出了一批优秀成果。

  另外,从产业的变革发展上,浙江各级部门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历史经典产业予以专项扶持。

  富有创新精神的浙江人希望历史经典产业不仅是情怀产业,更是一个富民产业:

  推动科技赋能——小小的中药材薏苡可变成治疗胰腺癌的注射液;丝绸可变成时尚高贵的手机壳;青瓷可设计成手机共鸣音箱……2021年,杭州丝绸龙头企业万事利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成为“中国丝绸文创第一股”;

  产业+文旅辟出大空间——青瓷小镇、黄酒小镇、丝绸小镇、江南药镇等9个与“历史经典产业”有关的小镇入选浙江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这些老行当的前世今生,不仅留存着浙江鲜明地域标记的“活态文化”,更有在今天科技创新下的重塑和蝶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让青少年一代以全新的视角去触摸、去学习、挖掘、传承,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历史经典文化的氛围?从今天起,浙江省社科联与本报联手推出浙学少年团第三季“文化寻根——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系列。

  此次活动作为浙报集团发起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文化寻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进入中小学校的全省性竞赛项目。今天,我们首期一起去寻访浙江千年老行当之丝绸和茶叶。

  本报记者 王慧华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1 老行当的蝶变 2022-06-25 钱江晚报2022-06-2500020;钱江晚报2022-06-2500022;钱江晚报2022-06-2500016 2 2022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