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撇开《梦华录》的剧情争议
跟着历史作家吴钩看看——

宋朝的那些宋潮

  撇开《梦华录》的剧情争议

  跟着历史作家吴钩看看——

  宋朝的那些

  宋

  潮

  本报记者 孙雯

  一千年前的这个时节,夏至刚过,在宋朝的三天法定假日中,杭州人在西湖边的日子,一定特别适意。彼时的杭州首县钱塘,即使没有一间赵氏茶铺,也一定有陈氏茶铺或是张氏茶铺。

  悠游的行人,在茶铺停驻,唤来掌柜娘子,点一盏颇有些名堂的谢源茶或青凤髓,闲谈之间,暑意也消退了。

  在快要完结的网剧《梦华录》里,女主赵盼儿(刘亦菲饰)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登场。这部剧从开播至今,经历了口碑的跌宕起伏,但不可否认,它仍是这个初夏最热的剧集之一。它对“宋韵文化”的还原,不但引发网友关注,也让学者很有考证的兴趣。

  知名历史作家吴钩就不断在微信公号“我们都爱宋朝”上,谈论这部剧的细节与真实历史的关系。更多不为人知的“宋潮”,也随着他的讲述涌现在大众面前。

  《梦华录》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钱塘赵盼儿与两个小伙伴,一路北上创业,最终在汴京站稳脚跟。

  吴钩说,他一直在追剧。其中的细节,吸引他对有趣的宋朝进一步展开细说。他认为,《梦华录》应该发生在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距今千年。

  首先,根据第一集出现的“女主昌”谶言,可以锁定三个时代:真宗朝末至仁宗朝初、哲宗朝元祐年间、徽宗朝初。而后,根据剧中皇后姓刘与皇帝泰山封禅经历,可以确定当时的皇帝为宋真宗。进而,吴钩根据后党与清流的权争,判定应该就在宋真宗天禧年间。

  在大众的认知里,宋真宗天禧年间的杭州,除了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原型李宸妃是杭州人,其他并无大事发生。

  那么,彼时的杭州,真正的社会样貌是怎样的?

  就像《梦华录》里的赵盼儿,女性经商并不少见。吴钩以宋人庄绰的《鸡肋编》为例,其中记录了一个开茶坊的少妇:“尝泊舟严州城下,有茶肆妇人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簪花,其门户金漆雅洁……”古严州今天分属杭州的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三地。在吴钩看来,放在今日,这位“茶肆妇人”一定是网上热传的“茶坊西施”。

  吴钩还给出另一个证明宋代经商女性之常见的细节:“政府设有专管征收商税的官,叫做‘拦头’,由于男性“拦头”对女性收税多有不便,还出现了‘女拦头。’”

  再说回赵盼儿的工作场所——茶铺。“在宋代,开茶坊、茶肆,是一门好生意,就如今日的咖啡馆。”吴钩说,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汴京城的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南宋的临安也是一样,“处处有茶坊”,而且,士大夫、富家子弟、平民,都有各自饮茶与交游的场所。

  正因茶铺的繁盛,《梦华录》里演绎的点茶与斗茶的情景也应运而生。其中细节又是长长的文章,吴钩在其《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

  随便提及一个宋代名人,几乎都有一段与茶相关的故事。在《点茶 南宋皇城根下的文化记忆》一书中,记录了一段作家王旭烽的文字,她说:“有两个人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和点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范仲淹,一个文天祥,而实际上他们是狂热的茶痴和茶迷。当年,文天祥回江西老家为母亲祝寿时,亲自点茶分茶。”

  茶业的发展,还促生了职业点茶人,其中以僧人为最。还是在王旭烽这段文字中,她说,南宋时期,小孩的满月酒,老人的寿宴,婚礼等都会邀请僧人前来点茶。

  赵盼儿让人想到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官妓周韶,当时的官妓,更有点像今天的名媛,才艺双全。周韶与“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斗茶,成就一段茶史佳话,连苏东坡都忍不住将其写在《天际乌云帖》,其中有一段:“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君谟即是蔡襄,他不但是苏东坡佩服的书法家,还写有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茶陆》。

  在宋代,周韶的茶艺超群不足为奇,但是,与她斗茶的是宋代茶圈的巅峰人士,可见当时社会茶事之胜。

  一片小小的茶叶,在宋朝可以被玩到如此有趣,足见当时社会的丰富多彩。

  《梦华录》里还讲到茶汤等饮品,吴钩说,宋代饮品还有汤品、浆水、渴水、熟水、凉水等。他说,宋人和今人一样喜欢冷饮:“每当盛夏时节,街头都摆满了叫卖解暑冷饮的小摊,撑着青布遮阳伞,几张木桌椅,供走过的人坐下来,美美喝上一碗,解渴又消暑。”

  宋朝的饮品中,还藏着特殊的社交礼仪。比如,汤品。这是一种可以快速冲泡的饮料。

  “宋朝人习惯用茉莉花、桂花、梅花、荔枝、香橙、乌梅、莲子等花果制作汤品,将花果盐腌,晒干,烘焙,碾成细粉,然后密封储存,招待客人时,再取出若干,冲泡成饮料,这叫做‘点汤’,有点像今天我们的速溶咖啡。”

  比较特别的是,按宋朝风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家中来了客人,先点茶敬客,客人要走时,再点汤送客。所以,假如我们到宋朝人的家里做客,聊了一阵子,主人家让婢女给你端来一碗汤品,那你就要识趣告辞了。如果主人迟迟没有上汤品,则意味着想留你继续聊天。”吴钩说,如果不知道这个规矩,就不能好好穿越到宋朝去做客了。

  有趣是高度社会文明的呈现,如果我们得以进入宋朝社会的肌理,会发现它不止有趣。

  《梦华录》中,赵盼儿和孙三娘、宋引章前往京城的路上,引章提到“飞钱”。有赖于贵人的帮扶,赵盼儿三人受益于当时的“金融汇兑”。吴钩说,所谓汇兑,即为“在甲地存入现金,换成票据,然后凭票在乙地取款”。也就是说,赵盼儿在杭州积累的资本,可以凭借这个方式,前往汴京取用。

  中国最早的现金汇兑出现在中晚唐,就叫做“飞钱”,吴钩认为,唐代“飞钱”并不合法,其结算地理范围也是“一对一”的单线形式。到了宋朝,它已是政府提供的金融服务,汇兑的地理范围也发展到“一对多”。

  “在京师入钱、地方取款,只是宋代便钱汇兑的形式之一,政府也向商人提供在地方州郡入钱、至京师或其他州郡提款的汇兑服务。”吴钩认为,宋朝之所以热衷于由官方来发展这项业务,除了因为民间存在着长途贸易与异地汇兑的市场需求,更是出于政府财政转移的需要,比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或者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

  吴钩说,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朝代会像宋政府这样,娴熟地运用金融工具来解决财政转移的问题。

  而宋代女性不但有财产继承权,也有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

  “到了南宋,女性的法定继承权又得到扩展,不仅仅是获得一份嫁资。据南宋的几份判词:‘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以他郡均分之例处之,二女与养子各合受其半’。可知南宋时,父母双亡后,女儿能继承的遗产份额是儿子的二分之一。”

  因为每个女性家庭组成各不相同,吴钩说,当时法律规定的分配准则非常细致:“记住一个总原则:在室女(未出嫁)继承的份额多于归宗女(指出嫁后因离婚或丧夫而回归娘家),归宗女继承的份额又多于出嫁女。”


钱江晚报 人文读本 a0002 宋朝的那些宋潮 2022-06-26 钱江晚报2022-06-2600013;钱江晚报2022-06-2600014;钱江晚报2022-06-2600015;钱江晚报2022-06-2600017;钱江晚报2022-06-2600021;24422390;钱江晚报2022-06-2600020;24422839|;24422837| 2 2022年06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