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小时·教育

你有故事,我有专栏
来讲暑期实践故事吧

200多个团队投稿“高校暑期实践PK”专栏
聚焦学习非遗文化,关怀弱势群体,体验乡村振兴

  这个暑假,全省各大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在行动。从7月7日开始,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全省高校,推出“高校暑期实践PK”专栏,向全省各大高校、各大实践团队发出邀请,征集各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截至发稿,已有200多个团队向本报投稿,展示同学们精彩的暑期实践活动。

  我们的征集还在继续,欢迎同学们把团队实践的精彩经历、故事以及感悟、成果等,用图文、视频等形式发送给我们(请注明学校和团队名称、辅导员姓名、写稿作者和联系方式等)。

  投稿方法:邮箱qjwbedu@163.com

  文化传承,让非遗火起来

  在收到的稿件中,不少团队讲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故事。

  7月2日,温州商学院“蓝夹缬梦”实践队来到温州瑞安采成蓝夹缬博物馆,开始了他们为期8天的蓝夹缬技艺学习活动。在这里,这些“00后”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技艺,并借助自身的技能,让蓝夹缬技艺走进大众视野。

  博物馆馆长王河生耐心地向大家讲解蓝夹缬技艺和彩色夹缬的相关知识,并和学生们一同进行蓝夹缬技艺、彩色夹缬技艺以及鲜叶染工艺的制作体验。

  “学习制作整个流程包括基地采摘制作靛青染料马蓝、雕版花版、夹缬夹板、上靛漂洗、晾晒到成品。”实践团的同学表示,“一道道蓝夹缬工艺的学习,让我们更加了解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亲身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

  在学习蓝夹缬技艺的同时,温州商学院的同学们为蓝夹缬博物馆剪辑制作了宣传片,让更多的人了解蓝夹缬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他们还用直播带货形式在线上对蓝夹缬技艺和相关文创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其中第一场直播短短一小时内就卖出了十几只手工香包和蓝夹缬扇子。这让工作人员很是欣喜:“在这之前蓝夹缬相关文创产品并没有采用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销售,这次直播带来的效益已超过当日销售额,这也为店内推广提供了一个不同的销售渠道。”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侠乡实践小分队走进了“中国布龙之乡”——宁波奉化条宅村,了解条宅村非遗文化以及保护现状,探索条宅村非遗旅游的宣传及开展方案,既是为了讲好属于条宅村的振兴故事,也希望为宁波市的传统村落振兴提供一条独特的“非遗路线”。

  队员们参观奉化布龙传承基地,走进舞龙队训练场、布龙历史文化展览馆,并向奉化布龙传承人陈行国等了解了布龙的历史与工艺等。

  接着,队员们走访村落,观察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采访小卖部老板、送快递的小哥、村里闲聊的阿姨奶奶等等。此次社会实践,侠乡实践小分队的成员们充分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条宅村的发展撰写了一份特定的调研报告,制作了专属于条宅村的旅游宣传示意图和vlog。

  公益支教,关怀弱势群体

  公益支教也是暑期实践的一大主题。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赴杭州孤独症儿童陪护团的成员们前往杭州滨江区滨文社区,与星觉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同开展孤独症儿童陪护志愿活动。

  7月14日以来,团队成员们陪伴孤独症儿童共同体验了体能课、绘本课等多个项目。活动中,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一一结对,全力保证现场活动顺利开展,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活动环境。

  “孤独症患者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虽然像星星一样,与这个世界有着隔阂,但仍然默默地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们要多多关注他们,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来温暖他们。”参与孤独症陪护的成员刘娅怡同学分享了她的感受。

  淘淘妈妈代表家长们向团队表示了感谢:“孤独症儿童虽然四肢健全、外观健康,但几乎都缺乏了某种与外界建立正常联系的能力。在小朋友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很多困难。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支队伍,这样一个团队,和我们一起拥抱像星星一样的他们。”

  乡村振兴,深入农村下乡实践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下乡实践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必修课”。

  浙江农林大学组织了由200多名师生组成的10多支理论宣讲团,以各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两个先行”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分批走进田间地头、文化礼堂、党员学习室,采用上微党课、讲党史故事、发放学习资料、有奖问答等百姓喜听愿听爱听的方式,宣讲党代会精神。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师生宣讲团已完成省党代会精神宣讲10多场,为广大基层群众讲述浙江省近五年发展成就300多人次。

  杭州医学院“‘於’你一起‘术’梦乡村振兴小分队”的於术调研组,前往湖州市朱湾村对中药材於术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多次前往各个村落种植基地调研,实现中医、康复学术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在农户的讲述中,队员们对於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主要了解了在农户角度下的种植前景与经济效益,思考能够如何优化改良现有种植模式,辐射带动各村庄的经济发展,从医学生角度与中药有机结合,打响北参南术。实践团队还在光明村村委开设“义诊服务点”,为村民们测量血压,提供艾灸刮痧服务。

  红色足迹,青年勇担强国使命

  走访革命根据地,采访老红军,这个暑假也有许多实践社团用不同的形式接受红色教育。

  7月10日,浙商大会计学生会社会实践团前往红军后人胡万对和永嘉老兵张明山家中,了解老兵故事。

  1984年7月,老兵张明山和战友们远赴云南前线。在这场战争中,张明山身受重伤,双目失明。经过8个多月的治疗,他的视力才渐渐恢复,但身上仍有弹片至今未被取出。退伍后,凭借着在军队磨炼出来的坚强意志和敢拼敢干的精神,张明山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一番事业,获得全国脱贫致富标兵称号。

  老兵的故事让同学们十分感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牢记前辈期望,传承英雄精神,守山河岁月无恙,助祖国繁荣富强。” 队员陈安琪说。


钱江晚报 小时·教育 a0012 你有故事,我有专栏
来讲暑期实践故事吧
2022-07-22 24553406 2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