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走在从戎路上
本报记者 郭闻
据钱江晚报、浙江日报报道:
●7月31日、8月1日两天,空军使用多架代号为“鲲鹏”的运-20飞机集中运送2022年度新录取的飞行学员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其中杭州有4位高中学子乘坐“运-20”专机去大学报到。今年招飞数量创空军自主招飞30多年来新高。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我省再推“八一光荣榜”,公布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20名浙江籍官兵。自2013年设立“八一光荣榜”以来,共有上万名浙江籍官兵立功受奖,成为浙江人民的骄傲。
最燃的日子,就在当下。
看着坐着“鲲鹏”运-20飞机去空军航空大学报到的学子们,网友们直呼:“太有‘排面’了!”“坐着‘鲲鹏’去上学,狠狠羡慕了!”
一位空军老兵吴立强回忆半个世纪前他的航校之旅说:今非昔比,这些学生赶上了空军跨越式发展的好时代。
50年前,18岁的吴立强和同行十余人在苏北挤上一辆卡车,带着棉被、水杯、行李,要么坐在背包上,要么站着,路况又很差,颠簸七八个小时到安徽,再换上闷罐车,在简陋而闭塞的车厢里,睡在粗糙木板铺成的地面上,依靠面包和馒头对抗饥饿,度过了40多个小时,才最终抵达位于哈尔滨的航空学校。
对比当年,坐着飞机去报到的学子是令人羡慕的。网友们的羡慕情绪很复杂,既是羡慕他们能够坐着我国最先进的飞机去上学,也羡慕他们的人生从此有了巨大的改变,能够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
这是一次祖国需要与个人追求的双向奔赴。
飞行学员之旅的变化,是这几十年来我国航空工业不断发展的缩影。
草创阶段,中国空军便直接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入朝时,人民空军仅有新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1个强击机团,各型飞机不足200架。
而如今,中国空军已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有能力遂行战略威慑、空天防御、远程打击、夺控制空权、战略投送、支援陆海等作战任务,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后勤保障、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的初步样子。
在这过程中,许多人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甚至牺牲。
有普通人——在抗美援朝中,豫剧演员常香玉带着剧团一行59人先后奔赴郑州、信阳、开封、新乡、长沙、广州等地募捐义演,用义演所得购买飞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来这架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
有设计师——在我国自行研制的航母舰载机歼-15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后,总设计师罗阳因公殉职,英年51岁。
有飞行员——2001年4月1日,王伟驾驶歼-8战斗机与非法越境的美军战机发生碰撞,因飞机坠毁而牺牲。他的遗言“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你们继续前进”,激励着一代代航空人奋勇向前,激励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快步发展。
空军老兵吴立强回忆,当年飞行员选拔对文化水平要求不高,但对身体素质、反应速度、政治审核等要求苛刻;而如今空军发展日新月异,飞机更新换代很快,对飞行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防的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更是新时代现代化军队的亟迫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参军。
“海空卫士”王伟的墓前曾经放过一封信,那是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章原留下的,在信里他告诉王伟,他加入了海军航空兵某部,班长告诉他:我们守卫的就是当年王伟起落战机的地方。那一刻,章原觉得“我不再对警卫连的生活感到失望,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骄傲”。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沈文祎,本科期间入伍两年,退伍后继续回校学习。研究生毕业时,他说:我要重新入伍,从军报国,因为部队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很大。后来,他二次入伍,以一名专业技术军官的身份,回到了军队。
一位学子士兵写下誓言:我甘愿扎根无人问津的边疆,甘愿坐事业学业上的冷板凳,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义不容辞。
他们怀揣着报国情怀,是传统也是精神,就是林则徐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我们国家历史上,这种报国情怀一直有之。中国的书生,自古便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报国之志。越是民族危亡,便越是显见书生风发意气。
同学们熟知的科学家钱学森,他曾担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新中国刚建立,他欲回国效力,却被美方阻拦。当时美军的一位将军说:“不管在哪里,他都值3到5个师。”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最终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为中国战略导弹技术做出巨大贡献。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军队,带来的是中国军队质的飞跃,科技强军不是梦。
从军的大学生们都说,部队特别锻炼人,形容它是“大学校”“大熔炉”真的非常贴切,能把人的“杂质”炼出来。这一点对青年特别有用且可贵。
每天起早出操,可以让人养成自律的习惯。曾经服役的一位复旦大学学生说,以前在校时经常通宵打游戏,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现在虽然晚上不至于那么早睡觉,但自从退伍后便再也没睡过懒觉,没有了不良作息。
许多同学从小就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缺乏生活的历练,更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兵入伍后,就不同了,离开了父母,失去了依赖,衣服、被子得自己洗,每月的津贴费得盘算着怎么花,面对问题,得独立应对处置等等。这和大学里的独立生活还很不一样。时间久了那根“父母拐杖”就自然地被扔掉了。独立的生活方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独当一面、堪当大任。
还有许多人,将参军入伍当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又一种途径,它让人生多了种选择。
王亚平曾经录制过一个视频,讲述了她从一名飞行员走上航天员的过程。她说,在她成为飞行员之后,在电视里看到杨利伟出征太空的情形,突然有了热血沸腾的想法:要去做一名女航天员。而如今,更年轻的同事对王亚平说:王老师,你知道吗,我就是当年你在太空授课时,坐在地面课堂的学生之一。
从杨利伟到王亚平,他们便是那个播撒种子的人,让一代代的人有了飞天梦、科学梦、从军梦。
最后,以中央广电总台发布的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吧:
我是谁
我是母亲倚在门口牵不到的那只手
我是妻子舍不得挂掉的电话
我是儿子眼里不敢靠近的陌生人
我是亲人的牵挂与骄傲
我身后是和平,我面前是战争
拿起钢枪,就要放下儿女情长
穿上军装,就要舍弃舒适安逸
征战疆场,男儿本色
从军报国,此生无悔
我是中国军人
我是人民子弟兵
我是美好生活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