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成长读本

文章导航

点石成金

张爱廷作品

  “九山半水半分田”,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境内近90%的区域为山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孕育出了稀有的青田石矿脉,加之当地人世代相传的石雕和篆刻工艺,浙江青田,成了“中国石雕之乡”。

  青田石雕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1964年,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厂,盛赞不已,题诗赞之曰:“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宜。斧凿夺神鬼,人巧胜天然。”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原青田石雕博物馆馆长陈墨说:青田石雕历史悠久,自有“点石成金”以来,于六朝时期,成为贵族特有的冥器;于明代开创中国篆刻历史的“石章时代”,成为皇家贡品;自有“投石问路”以来,成为国人走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印证物;自有“金石之交”以来,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国礼……凡此种种原因,它在海内外广泛传播而留下美丽的倩影。

  一方印章

  石印盛行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青田石雕小猪四只,那是当时的墓葬用品。小石猪虽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7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艺术上可见汉魏风貌。

  青田石原是用以雕刻成器,后来成了文人墨客的书桌上一方印章。明代《印章集说》记载:“石质,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今天下尽崇灯明石’,以石治印始兴于明朝。”

  赵孟頫登门拜访其兄赵孟至时,喟叹金玉印质坚硬,无法自己随意刻制,又忽然想起爷爷曾居住过的青田出产图书石,那里的民间常用此石刻印,便尝试以爷爷留下的青田“灯光冻”制印,悉心研究印学,成为我国最早用石刻印的文人篆刻家而列入史册。光绪《青田县志》收录的韩锡胙《滑疑集》中,就记载了“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刻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的史话,青田石也因“印”名扬天下。

  到了清代,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多次被选作贡品。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在进献的各种奇珍异宝中,大臣和珅、金简等敬献的《宝典福书》引起了乾隆的兴趣。这是一套共60枚的印章,形状大小不一,印文选取乾隆皇帝的诗文中含有“福”字的句子,由名家篆刻而成。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套由青田“灯光冻”制成的印章,依然散发着一股温润清雅的气韵。

  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已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

  一种符号

  文化交流

  从小小的青田走出,青田石雕成为负有盛名的江南特产,又开始走向全世界。

  1915年,美国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开凿通航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我国参展团携带的12件青田石雕闪亮登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由6位创作者历时两年时间完成的青田石篆刻作品,以政要肖像为主题,创作了197方肖像印。

  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在温润的青田石上,花、鸟、鱼、虫、人栩栩如生,不仅让世界人民看见了我国技术精湛的篆刻、雕刻技艺,也让青田石名扬海内外,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国内外参观者的惊叹。

  1956年,青田石雕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和印尼的领导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特约青田赶制石雕“小象”,携回美国。百年来,青田石与对外展会的渊源赋予了它特殊的文化意义,使其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符号。

  一种传承

  共渡难关

  由于青田石产地局限,优质叶蜡石历经千余年的开采,资源已濒临枯竭。同时,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规模逐渐缩小,青田石雕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2006年,青田石雕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44岁的徐伟军、63岁的张爱光、83岁的张爱廷和94岁的倪东方,是青田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张爱廷从1957年开始从事青田石雕,科班出身、带徒无数,几十年潜心于人物、山水、花鸟和动物的创作。“我退休后的时间,重点就是培养学生。我们希望把年轻人稳住,大家一起渡过这个困难时期。”年逾八旬的他总是告诉学生“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学生们沉下心学习,把技艺传承下来。

  有着1700年历史的青田石雕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历经岁月变迁,如何让这一传统技艺“活起来”成了无数青田石雕刻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除了雕刻传统石雕作品外,我们还用青田石雕刻印章、书签等文创产品,让青田石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自16岁学习青田石雕雕刻技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伟军说,“如今的青田石雕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展现艺术与文化融合之美,同时还更接地气,更具实用性。” 他不仅见证了青田石雕产业的变迁,亦不断更新传统技艺,追逐时代浪潮。

  中国石都,世界青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田石雕行业体制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青田县政府提出构建“山口镇、油竹街道、瓯南街道十公里石雕文化产业带”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中国石都·世界青田”,培育了一批民营石文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玉石来青田建立交易场所,形成了国内最具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有力推动行业集群式发展。

  在生产形式上,青田石雕重新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生产。

  在技艺传承方面,恢复了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雕刻队伍迅速壮大。青田县政府重视石雕人才的培养,创办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重视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注重与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培养技术精湛、富有艺术涵养的石雕人才。通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支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首,众多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级工艺美术师组成的创作队伍,使青田石雕行业迈入从业人员最多、产业规模最大、产销量最高、精品最丰富的黄金时期。

  2009年开始,以“青田石雕博物馆”为中心,结合“中国石雕城与青田石文化主题公园”等石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青田石文化旅游区”。

  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失衡的状况下,青田石雕理论体系得到基本改变、形成,并指导着青田石雕的创作与生产。2002年,青田石雕研究中心成立,定期出版专业研究青田石雕的刊物——《青田石雕》杂志;开通全国首家专业研究青田石文化的门户网站——中国青田石网;建立了西泠印社青田印学研究基地,与专业印石团体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促进“印石之祖”文化的复兴;搜集整理、编印出版《青田石雕志》、《浙江非物质文化丛书-青田石雕》等60多部石雕理论专著。

  浙江文化

  研究工程成果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青田石雕》(陈墨 洪炜津)

  浙江石雕寻访打卡点

  青田石雕博物馆

  青田县中国石雕城

  青田县千丝岩印园

  青田县徐伟军石雕艺术馆

  杭州四大国石艺术馆

  杭州中国印学馆


钱江晚报 小时·成长读本 a0004 点石成金 2022-08-13 钱江晚报2022-08-1300023;钱江晚报2022-08-1300019;钱江晚报2022-08-1300022;钱江晚报2022-08-1300027;钱江晚报2022-08-1300029;钱江晚报2022-08-1300014;钱江晚报2022-08-1300016;钱江晚报2022-08-1300024;钱江晚报2022-08-1300025;钱江晚报2022-08-1300018;钱江晚报2022-08-1300010;钱江晚报2022-08-1300013;钱江晚报2022-08-1300008;钱江晚报2022-08-1300026 2 2022年08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