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健康读本

这支队伍凭啥专打硬仗?有困难党员先上

浙江省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党支部的力量,它给予的精神和力量能让我们战胜很多不可能,创造奇迹。

  今年6月,援沪归来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经常会被邀请去作一些业务交流,每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都会特别强调自己是浙江省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有多强大,蔡洪流有太深的体会:援沪近两个月内,这支集结了全省130位急危重症精英的队伍组建了临时党支部,从驻地酒店到ICU隔离病房,都挂有鲜艳的党旗,每一位党员的胸前都贴着党员身份标识,也是醒目的红。

  在那段特殊时期,正是这无形的精神和力量,支撑着这支队伍打下一场硬仗。

重温入党誓词鼓劲打气

  最晚归来的一支浙江援沪医疗队,坚守最久的援沪重症救治队伍,收治最重的患者,管理32张重症床位,累计收治危重型与重型患者90人……浙江省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交出的是一张过硬的成绩单。

  “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50多岁的蔡洪流,做过20多年的支部书记,“浙大一院历来重视党建工作,越是在艰难的时刻,党员越要发挥作用。”

  130人的浙江省援沪重症救治医疗队中,党员51名、预备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医疗小组内,带领医疗小组的医护以激昂的抗疫斗志投入到危重患者抢救工作中。

  有危险、有困难,就冲在最前面。蔡洪流和临时党支部的支委们身体力行做表率。

  队员们第一次进舱前,他和支委们先把所有的流程走一遍,严抠每一个细节,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要确保队员进去前,里面的环境是安全的,这不仅是领队,也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

  在重症监护室开科收治患者当日,蔡洪流和作为副领队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晓蓉带领队员从夜间9点到凌晨4点,收治首批5位危重型新冠患者;在抢救一位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的新冠重型患者时,几位身为党员的医护快速成立ECMO专业团队……

  130人的队伍中,有一些队员是第一次经历抗疫,在当时的环境以及高强度的工作下,难免有紧张、疲劳和低落的情绪。党员们这样身先士卒,对很多队员们来说,无疑会有一种感召力。

  到达上海的第一周,蔡洪流就组织了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他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为队员们鼓劲打气。

  在医疗队的驻地酒店中,酒店大厅、走廊等醒目位置,悬挂了三面鲜红的党旗,所有人进出都能看到;每位党员每天都要在防护服前面,贴上红色的党员标识,这是亮身份,有困难,党员要先上。

18名医护手写入党申请书

  最让蔡洪流难以忘记的是,坚守上海一个多月期间,有18名医护向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

  “当时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非常大,作息紊乱,睡眠缺乏,每天从酒店出发到回去要七八个小时,一天下来,人是虚脱的。这18位医护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手写了入党申请书,可见背后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做支撑。”

  蔡洪流说,临时党支部并没有火线入党一说,所有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在队伍撤回后,都要回到各自单位的党支部,经历和平时一样的入党流程。

  蔡洪流提供的一张照片,让人觉得庄严又感动。驻地酒店的大堂内,墙壁上是一块屏幕,打出几个大字:党旗在援沪战役一线飘扬。包括蔡洪流在内的9位党员围坐在一起,一位女孩双手背后,站立一侧。

  这是临时党支部在一次支委会议上,听取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赵丹丹汇报思想工作。

  赵丹丹是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援沪期间她是重症救治医疗队的“大管家”,“有时候分发物资,我拿不动,群里只要喊一声,党员们是最积极的,即使他们刚结束工作,都会来帮忙。还有我们的领队在隔离病房里都是冲在前面,自己确实被感召到了,就觉得一定要交上一份入党申请书。”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6 这支队伍凭啥专打硬仗?有困难党员先上 2022-08-15 钱江晚报2022-08-1500025;钱江晚报2022-08-1500026;钱江晚报2022-08-1500028;24644509;24644511 2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