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小时·评论

热忱的情怀,能焐暖遇冷的岗位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不减反增,但是鲜有人问津。所长张晓刚透露,今年本来有五六个人报名,结果全部缺考,一个都没来。

  一边是考公热盛况空前,考古热也与日俱增,可另一边敦煌考古编制岗位却遇冷了,形成强烈的反差。

  的确,这和考古相关专业本身比较冷门有关,每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相对较少。同时敦煌考古编制岗位的报考门槛又比较高,只有“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才能参与应聘,这样就把很多有志向的人排除在外。

  如果适当放开学历要求,敦煌研究院无人问津的现象是否可以避免?比如,不久前西藏阿里地区邮政局的一个公务员岗位,报考人数竟然达到了24854人。之所以这么多人报名,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招考单位放宽了学历和专业限制。所以,敦煌研究院不妨放开招聘标准,适当降低招聘门槛,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大西北的考古事业。

  目前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不能要求年轻人把情怀当饭吃。因为,当地条件差,工作待遇一般,增加了报考者的顾虑。政府应当增加当地的配套生活设施,这样敦煌研究院的招聘难题或许能有所缓解。

  敦煌研究院地处大西北,交通生活确实多有不便,待遇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般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通常不会选择来这里工作。所长张晓刚坦言:“条件好的内地所招的人多,更没人往我们这来了。”

  虽然敦煌当地的生活、气候环境不好是客观现实,但考古本身就是要坐冷板凳的人,也就是需要有情怀的人。当年的樊锦诗为什么能够放弃京华烟云来到昔日这个穷乡僻野?就是一个词:情怀。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她个人取得的成就,不就是因为这个情怀?何况现在的敦煌,生活水平、工作环境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并非许多人印象中的蛮荒之地。而且敦煌考古待遇也不算太差,有网友说一个月工资有一万多,足够支撑普通人的生活。

  一味呼吁提高岗位的吸引力,呼吁给年轻人生活和发展的保障,呼吁不要让情怀成为负担,说这样的话似乎已经成了一些网友抱怨的口头禅,这不应成为主流。

  年轻人还是要有信仰和为信仰奋斗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信仰,不仅会让你收获成就,也会让你收获幸福。难道投身大西北一辈子的樊锦诗生活得不充实不幸福吗?这样的充实和幸福,我们从她嘴角洋溢的微笑中不难体会到。

  有人顾虑,降低学历门槛,招到的人在专业上会有所欠缺。但年轻人只要有情怀有抱负,就有动力可以埋头苦干迎头赶上。学历只是职场的起点,职业生涯本来就是一场长跑,尤其是考古这样更需要沉下心来和厚积薄发的工作。敦煌研究院需要的不仅是名校高学历者,更期盼有信仰的有志青年。考古可以当下没有人,但绝不能后继无人。


钱江晚报 小时·评论 a0015 热忱的情怀,能焐暖遇冷的岗位 2022-09-16 钱江晚报2022-09-1600010 2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