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这里是新浙派古琴的源头,也见证了浙派古琴的复兴
●西湖边,勾山里17号,徐氏三代琴人的百年传奇

鸣琴而治

徐元白
徐匡华
徐君跃
仲尼式宋琴“万壑松风”
扫一扫
听徐门三代人
的传奇故事

  ●这里是新浙派古琴的源头,也见证了浙派古琴的复兴

  ●西湖边,勾山里17号,徐氏三代琴人的百年传奇

  本报记者 陆芳

  这个夏天,浙派古琴琴谱《天风琴谱新编》在杭州举行了发布会。

  群贤毕至,只为一睹芳容。

  《天风琴谱新编》的出版,在浙派乃至海内外的古琴界都引起了极大反响,琴友求书之外,不少高校古琴专业将它列为教学用书。

  为什么一本琴谱能引发如此大的动静?

  今天,我们来说说这本琴谱背后,西湖边,徐门三代琴人的故事。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候,文人推崇并要掌握的“四艺”琴棋书画,指的是古琴、围棋、书法、绘画,古琴居首。浙派古琴以“清越疏畅”的风格名扬天下,是最古老的流派之一。

  2003年,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古琴成功申遗,西湖琴社,是这一世界非遗中的八大琴社之一。

  西湖琴社,在西湖边的勾山里17号。这里,是新浙派古琴的源头,也见证了浙派古琴的复兴。

  在成为西湖琴社之前,这里住着徐元白一家人。

  徐元白,浙派古琴大家,新浙派古琴的开创者。他的妻子黄雪辉与儿子徐匡华,也都是著名浙派古琴家。

  孙子徐君跃,自幼便随家人习琴,后又师从姚丙炎、龚一、吴文光等古琴名家,尽得真传,是浙派徐氏古琴的第三代传承人。

  1979年,徐匡华在徐元白创建的“西湖月会”基础上,在杭州市文联、音协的帮助下,在勾山里的家中,组建了“杭州古琴研究小组”,时不时举办雅集。

  1986年,西湖琴社成立,徐匡华是第一任社长。

  浙派古琴艺术流传于浙江地区,它的发展分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

  古代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创始人为郭楚望。他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等传世作品。

  郭氏传艺予刘志方,刘志方又传毛仲敏、徐天民,由此形成在当时琴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浙派。其后徐天民门下在元明时期传承四代,将浙派古琴艺术推向顶峰,一时有“浙操徐门”、“徐门正传”之名。

  入清以后,浙派古琴艺术渐趋衰微。再度将它发扬光大的,就是徐元白。所以,徐元白也被誉为“重振浙派第一人”。他在古琴演奏、琴学理论创作、音律研究、传授和斫琴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徐元白出身音乐世家,父亲徐月秋精通音律,擅奏古琴、琵琶、三弦等乐器。

  1912年,19岁的徐元白在苏州天平山拜浙派大琴家大休上人为师,勤学苦练,尽得浙派技艺,并有所创新。后走访“诸城派”王宾鲁、“山林派”李子昭、“九嶷派”杨宗稷、“广陵派”张益昌,又与查阜西、吴韬等琴家结识,并与北京“岳云”、扬州“广陵”、苏州“今虞”、南通“梅庵”等琴社团体频频往来,博采众长。

  徐元白撰写多篇琴论,以艺术实践和理论,极大推动了浙派古琴艺术的复苏和繁荣。

  要说遗憾,就是他一直想编撰古琴琴谱《天风琴谱》,未能如愿。1953年,他出了浙派琴谱《天风琴谱摘抄》,虽只有一首《西泠话雨》,却拥趸无数。

  《天风琴谱新编》的出版,让几近绝迹的《天风琴谱摘抄》重出江湖,成为继清代《春草堂琴谱》之后,又一重振浙派古琴的力作。

  《天风琴谱新编》共收录了60首琴谱,包括徐元白历年演奏过的琴曲,写过的文章,打过的琴谱,以及徐君跃自己创作、打谱、编配的独奏、合奏曲。每首琴曲后,还附有乐曲简介和演奏提示。

  在琴谱中,还收录了徐君跃祖母黄雪辉、父亲徐匡华和他们的弟子贤达——姚丙炎、龚一、吴文光,以及其他名家的部分作品。

  徐匡华是徐元白之子,年少时随父习琴。后子承父业,从事古琴艺术普及,从演奏古琴到斫造都十分精通。他退休前是杭州第四中学的地理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经常和浙江歌舞团号称“江南箫王”的箫演奏家宋景濂合作。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他们录制了琴箫合奏曲《思贤操》,后被亚太会议挑中,并送到联合国,成为广为流传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曲之一。

  2001年,徐匡华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中,出演了一位盲人琴师。这使他的音乐更加出圈,至今还有不少人慕名前往西湖琴社求教古琴。

  如今的琴社社长,是徐元白的孙子徐君跃。

  他大学本科学的也是音乐,后又攻读了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琴会副会长,浙江音乐学院、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西湖琴社社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等。

  他著有《浙派古琴艺术》《浙派古琴教程》等,主编《全国艺术特长生古琴专业等级测评教材》《西麓堂琴统钩沉》等。

  如今,又要加上一本《天风琴谱新编》。

  这是徐君跃为完成祖父徐元白70年前的遗愿,花费10年编著而成。

  这些年,徐君跃也乐于施教,倾心将浙派古琴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至今,他的学生已有数千人,遍布全国,年龄最小的才五六岁,最大的已逾80岁。

  “祖父母和父亲在困难的时期,都坚持推广弘扬古琴文化,这种精神传承到我,我就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要去担当,去多做一点事情,多尽点心。”徐君跃说。


钱江晚报 人文读本 a0002 鸣琴而治 2022-09-18 钱江晚报2022-09-1800015;钱江晚报2022-09-1800029;钱江晚报2022-09-1800030;钱江晚报2022-09-1800018;钱江晚报2022-09-1800019;钱江晚报2022-09-1800023;钱江晚报2022-09-1800024;钱江晚报2022-09-1800017;24804174| 2 2022年09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