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半天阅尽千年

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北京开幕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扫一扫
看相关专题

  半

  天

  阅尽千年

  从历史中“走出来”

  在光影中“活起来”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北京开幕

  本报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柯溢能 周伊晨

  丹青不老,千年回响。

  昨天上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开幕首日,观众云至。

  半天时间,便可历览从先秦到汉唐以及宋元明清的丹青世界。

  这是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分为“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版块,展陈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近2000件历代绘画精品佳作的出版打样稿档案集中亮相。

  这是一次近距离一睹许多国宝珍品的难得机会,《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富春山居图》……件件国宝都以高清图像样稿出现在观众面前。

  据悉,所有展品都是为本次展览重新打印,在杭州完成装裱之后,再运往北京。

  这是一项起于浙江、成于浙江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它的背后,是从2005年启动、至今已持续17年从未间断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该项目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其中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

  展区中,巨大的《千里江山图》灯箱特别引人注目。崭新的展陈方式,让细节一览无余,观众驻足,可以清晰地打量画作中的一枝一叶。

  北宋青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1992年进行了一次拍摄后,就被长期封存在故宫博物院中,直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启动,它才有了再次徐徐展开的机会。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千里江山图》以绢为画布,已有千年之寿。如果不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其进行高质量的数字化,大众看到这青绿山水的机会将少之又少。

  如今,它换了一种姿态,与其他诸多展品一起,尽显中国大地给予历代画家的人文哺育。同时,历代绘画展现的人间万象与瑰思奇想,也呈现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王小松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巡展策划人。他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将历代绘画精品数字化复制,再在展览中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大家在看的时候,会觉得尽管不是原作,但还原质量很高,基本上还原到90%了。”王小松说,不管是对专业观众还是普通观众,由此都可以很好领悟并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秀与精美以及其特殊意义。

  数字化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及由之而生的一系列展览的亮点,实现了古代艺术遗迹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数字化重现及数字化虚拟体验。

  在沉浸式体验空间,因为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观众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山水画中。水墨丹青穿越时间阻隔,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钱江晚报 要闻 a0001 半天阅尽千年 2022-09-30 钱江晚报2022-09-3000017;钱江晚报2022-09-3000018;钱江晚报2022-09-3000019;钱江晚报2022-09-3000020;钱江晚报2022-09-3000022;钱江晚报2022-09-3000021;钱江晚报2022-09-3000016;24868761;钱江晚报2022-09-3000015;钱江晚报2022-09-3000023;钱江晚报2022-09-3000024;钱江晚报2022-09-3000025;24868744;24869126 2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