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二十大特别报道

包大为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中国式现代化
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包大为认为,之所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因为我们正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这样一个新起点和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困惑。

  为什么在现代化之前要加上“中国式”这个定语?“过去,我们会把现代化理解成西化、物质化。而现在通过二十大报告,我们很清楚地就可以看到几个‘是与不是’。”包大为解释。

  “首先,我们必须要看到,现代化不是西化,而是人的解放与生产力的解放。”包大为认为。

  西方所走的现代化道路,隐含着一条人与人、人与自然相矛盾的线索。人与人的矛盾,显著地体现为以阶级的、地区的、民族的压迫与剥削作为现代化的前提。人与自然的矛盾,显著地体现为将自然界“献祭”给私人占有的资本及其利润的增值。

  “其次,现代化不是资本化,而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方向。”包大为分析说,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属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真正能走得通、能走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充分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走向现代化,社会主义也能从制度层面定义现代化。

  “另外,现代化不是只有一条路,不是只有跟着西方发达国家才能实现现代化。”包大为强调。二战后,一些国家的现代化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成为了西方资本和市场的附庸,久而久之,有些人就认为只有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下游,或者成为欧美主导的分工链条的一个环节,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建构新发展格局,已经证明了现代化不是一道单选题,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可以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

  近年来的“中国之治”对应的是“西方之乱”。这证明在没有统一领导、没有理想信念的情况之下,现代化的成果有可能因为生产过剩、资本危机、社会价值撕裂等原因而走向倒退。

  包大为认为,除了要厘清现代化的“是”与“不是”,还要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一次系统性的、进入现代社会的巨大工程。什么是零敲碎打?体量小的国家,发展好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就能整体上“发家致富”。例如新加坡,它的产业围绕着港口与服务业,也能致富。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要让这么多人整体进入现代社会,不是靠一个产业或行业就能实现的。

  最后,包大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物化”,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走的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也不是“国强必霸”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不是把人变成生产和消费的机器,而是注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包大为说。

  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和新范例,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图景。


钱江晚报 小时·二十大特别报道 a0004 中国式现代化
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
2022-10-18 钱江晚报2022-10-1800013;24934807| 2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