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小时·大健康

弯腰拎了一桶油,“咔嚓”骨折了

中老年人腰腿痛
当心骨质疏松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巩固一生,赢战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病,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其中女性占51.6%。这个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隐匿,所导致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果却很严重。

  “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轻微活动导致的骨折。50%以上的老年患者都是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有骨质疏松问题。”浙中医大三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陈智能提醒,秋冬换季,中老年人如遇到突发的腰背部疼痛、胸痛胸闷,要警惕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没摔倒没外伤,拎东西也会骨折

  骨质疏松起病隐匿绝经女性高发

  73岁的陆奶奶(化名)怎么也想不到,因为弯腰拎了一桶油,腰痛到尿失禁,还进了手术室。

  “上个月做晚饭前发现油没了,想拿一桶新的续上,刚提起油,突然‘咔嚓’一声,一阵剧烈腰痛,身子起不来,冷汗直冒……”陆奶奶说,起初她以为自己腰扭了,床上躺一躺,用点活血止痛的药应该就好了,谁晓得过了十来天,腰越来越痛,站都站不住,最后发展到小便也憋不牢……

  在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门诊,陈智能主任听完陆奶奶的患病经过,心里已经有了基本判断:“大概率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

  果然,进一步CT检查显示,陆奶奶的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结合骨密度检查T值为-4.5(衡量骨质疏松的常用指标,正常值在-1到+1范围),代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老人家就是拎东西,没摔倒、没外伤,怎么就骨折了?”陆奶奶和家属们都觉得匪夷所思。

  陈智能解释,造成陆奶奶骨折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症。年纪大了骨骼里的钙逐渐流失,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陡降,骨量丢失加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更大。

  “更糟糕的是,骨质疏松往往难以察觉,早期症状隐匿,我们门诊的很多患者都像陆奶奶一样,转个身,弯腰拿个东西,拖个地,甚至打个喷嚏,这些轻微动作诱发骨折后,才意识到骨头已脆弱不堪。”陈智能说。

  标本兼治,预防再次骨折

  中西医结合抗骨松治疗获益大

  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陆奶奶的腰痛问题。陈智能主任建议陆奶奶先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这是目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主流治疗方式,局部麻醉后,借助微创技术在陆奶奶的腰椎骨折处注入“骨水泥”,再把压缩了的腰椎“撑”起来。手术半小时不到就完成了,创口只有针眼这么大,陆奶奶术后就感到疼痛减轻许多,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了。

  陈智能告诉陆奶奶:“接下去还要进行全程、系统的抗骨松治疗,标本兼治,预防再次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松性骨折一年以内再发骨折的概率达到45%,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尤为重要。”陈智能说。

  考虑到陆奶奶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病等基础疾病,陈智能为陆奶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抗骨松治疗方案”。陈智能介绍:“使用抗骨松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老年人会出现不耐受,比如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灼热等副反应,中药辅助调理可减轻胃部不适,调补肝肾、强筋健骨的中药介入,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强化骨骼,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陈智能的另一位骨质疏松患者,65岁的绍兴人项大姐(化名),也是因为打喷嚏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在接受微创手术后,她又坚持中西医抗骨松治疗一年多,骨密度值从-4提高到了-3,不仅胃口好了,说话中气十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前阵子,她来随访时开心地告诉陈智能:“陈主任,中药介入治疗的效果真不错,我以前走路就感到乏力,走500米都要歇一歇,现在徒步5里都没问题,晚上睡得也很踏实。”


钱江晚报 小时·大健康 a0012 中老年人腰腿痛
当心骨质疏松
2022-10-20 24942701 2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