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小时·二十大特别报道

一出《白蛇传》,风行“包邮区”
二十大浙江团代表、浙婺青年演员杨霞云:

方言不一样
身段唱腔照样能炸场

饰演小青(中)的杨霞云

  10月18日晚,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长三角主要领导每年召开座谈会,“大家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包邮区’一家亲已成为现实。”

  “其实,从我们婺剧演出、交流当中,就能看得出来,哪怕长三角各地的方言不同,但地方剧种的相互交流特别多,相似的江南文化氛围中培养出的戏迷也都很捧场。”党的二十大代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青年演员杨霞云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正在北京出席党的二十大的杨霞云,昨天,结束了半天的会议议程后,趁着午饭时间接受了采访。

  “拿婺剧经典作品《白蛇传》来说,传承到我们这一辈时,在保留传统底色基础上融入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根据演员的艺术特长再度加工提炼,剧情更加紧凑,可看性更强。”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不仅是婺剧的代表曲目,长三角地区的昆剧、黄梅戏等,其实都有经典的《白蛇传》故事演绎。

  就在去年,中国婺剧院(浙江)上演了一出让戏迷大呼过瘾的演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昆剧、京剧、黄梅戏、婺剧、锡剧南北五大剧种,共同合作了一场《白蛇传》。来自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无锡市锡剧院、上海京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的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获得者以及优秀青年演员们,融合南腔北调,在舞台上展现了长三角不同音乐、不同声腔系统起承转合的戏曲之美。

  这场创新的《白蛇传》由五幕组成,五个剧种各演一幕。

  安徽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演第一幕《游湖》,开场明快抒情,很有表现力。

  无锡市锡剧院演第二幕《端阳》,锡剧以唱见长,曲调蕴含浓厚的江南水乡风韵。

  第三幕《盗草》涉及诸多武打元素,在这一出中,上海京剧院的演员用把子、出手、跟斗等系列动作表现京剧的特色。

  由浙江昆剧团新生代演员带来的第四幕《水斗》青春感十足。在这一出戏中,白素贞有大量的武戏表演。

  第五幕《断桥》是婺剧“文戏武做”的代表作之一,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出演,小青和许仙分别由浙江省唯一一对中国戏剧梅花奖伉俪杨霞云和楼胜扮演。

  五剧同台,黄梅戏的淳朴流畅、锡剧的优雅抒情、京剧的磅礴大气、昆剧的华丽婉转、婺剧的自由豪放,演绎出独一无二的缤纷好戏《白蛇传》,对观众来说,这是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这样的融合尝试,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用戏曲搭起了长三角文化沟通的桥梁。

  “这些年,我们带着婺剧走出金华,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亚洲文化嘉年华等重量级舞台,演出足迹遍布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婺剧所到之处,都能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归根结底,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杨霞云说,而在文化底蕴相似的长三角,这种相融体现得更明显。

  很多游客去金华时,会到婺剧院打卡,参观婺剧博物馆。在金华的戏迷也时不时能看到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江苏演艺集团、南京京剧团、安徽黄梅戏剧院等剧团来中国婺剧院演出。

  仅仅这两年,婺剧团的文化走亲活动就到过上海、合肥、安庆、南京、无锡、昆山等地,杨霞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2020太湖文化艺术季”、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紫金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每每有“炸场”的画面。

  更不用说婺剧和徽戏之间有血缘、亲缘关系了。去年楼胜梅花奖“夺魁”时,竞演剧目《临江会》片段里就有很多徽剧元素,而婺剧团在安徽演出《红灯记》时,特地用徽戏声腔表演,这样的“故乡行”总是叫好又叫座。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不仅要加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融合和发展,还要在全国、全世界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杨霞云说。


钱江晚报 小时·二十大特别报道 a0004 方言不一样
身段唱腔照样能炸场
2022-10-20 24942824 2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