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杭州小店写真
已在冲印,等待发送
本报记者 方力
辉仔烧饼,杭州拱墅区湖墅南路451号。今年39岁的张辉,做烧饼已经23年,是一个“饼二代”。人帅饼香是很多人对这家店的评价。靠着勤劳,张辉攒下了买房的钱。但他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成为“饼三代”,因为实在太辛苦。 |
杭州武林夜市一手工艺摊位上,用棕榈编织的蚂蚱、蜻蜓、蝴蝶等小动物,栩栩如生。赵希龙和表弟杨宏伟安静地埋头编织,不起身,也不吆喝。两人都是下肢残疾,杭州是他们落脚的第N个城市,也是让他们感受最好的一块宝地。武林夜市给他们开设了一个公益摊位,在最好的位置,还不收租金。 |
第一批杭州小店写真
已在冲印,等待发送
本报记者 方力
给杭州小店办一个展览,很快将变成现实。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杭州佳辰摄影社店主小方姑娘发起“小店写真”,想给杭州50家小店免费记录这一年的打拼,还会集纳起来,办一个展览。
从发起日到昨天,已经有好多小店的面孔,进入我们的镜头。第一批拍好的照片也在加快冲印,会尽快送到小店店主手中。
《钱江晚报》正和公益摄影师一边马不停蹄拍摄,一边筹备“小店写真”展览。
昨天,我们还发起了征集,希望有网友和读者来给我们的“小店写真”写文案。
网友“木木”给我们留言:我在金华开了一家小吃店,每天起早贪黑,赚点辛苦钱,我知道开小店特别不容易,谢谢你们把我们小店的状态反映得那么真实。
“木木”告诉记者,她在外地参加不了“小店写真”活动,她就想说说心里话:“我看了饼二代张辉的故事,特别有同感,我们都想好好打拼,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她申请给张辉的烧饼店写文案,“代表小店店主写点真情实感”。
小店店主梅香莲也给我们留言:“全家福,想想也是美好的。一次快门,一次记忆,一次美丽定格。若干年后,那便是美好的回忆。来杭州这些年,步履匆匆,转眼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结婚、生孩子、养孩子,20余年,编织羊绒衫变成了我工作的全部,养孩子变成了生活的全部,似乎忘记了还有全家福这件事。大多数小店店主应该和我无异,疫情这些年,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坚持着。谢谢报社想着我们,并且还要给小店办展览,让更多人看见小店的努力和坚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有了各方助力,这个公益行动将不断制造惊喜和温暖。也欢迎大家继续给我们推荐身边的小店,继续来给小店写真写文案。
注:“小店写真”的文案,部分出自读者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