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小时·世界杯

黑科技深度介入
冤假错案接近灭绝

  记得在本届世界杯开始之前,有媒体例行推出了《世界杯陪男朋友看球指南》,里面赫然写着关于“什么是越位”这个足球比赛中最复杂名词解释的恶搞答案:“一般解说员说这个球越位了,那十有八九就是越位了。”

  而在看完了小组赛第一轮的比赛之后,大家应该会得出新的结论:在本届世界杯上,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SAOT)说这球越位了,才是越位了。

  首次采用SAOT技术

  大冷门里抢足风头

  一般“黑科技”引入足球比赛,尤其是在世界杯赛场上亮相,都会引发争议,无论是此前的门线技术、VAR还是这次在卡塔尔学到的新名词SAOT。

  本届世界杯揭幕战,开场仅仅3分钟,新技术就给大家上了一课。当球迷都在为厄瓜多尔迅速攻破东道主球门发出感叹时,技术介入认定此球“越位在先,进球无效”。在转播画面中,3D动画重现了厄瓜多尔队进球前一只脚处在越位状态。

  而在与沙特的比赛中,阿根廷队上半场被吹了7次越位,已超过了他们在上一届世界杯的越位总次数——6次。阿根廷有3个进球因越位被判无效。

  要是换作之前通过裁判肉眼判断,甚至加上VAR视频回放技术,可能都不会出现如此频繁被吹越位的情况,可以说SAOT的存在让球员“探头必被捉”。

  有了这些“黑科技”

  世界杯“冤案”不再重演

  不可否认,比赛中纯粹依靠裁判肉眼判断,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很大。世界杯赛场上就有很多例子,最著名的三次错误判罚分别出现在1966年、1986年和2010年世界杯。

  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队的赫斯特在加时赛第101分钟杀入禁区,射门击中上横梁又打中门线之后弹出。主裁判咨询边裁后宣布进球有效。英格兰最终赢得了世界杯。

  1986年世界杯球王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成了另一种永恒经典,1/4决赛阿根廷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上,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裁判判定进球有效。

  2010年世界杯1/8决赛,德国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兰帕德禁区边缘踢出了一记完美的吊门,皮球打在横梁下沿弹进大门。从当时的直播可以看到,皮球整体已经越过了门线,但主裁却判罚进球无效,英格兰最终输掉了这场比赛被淘汰。

  可以说正是这一系列错判,推动“黑科技”不断被引进,作为比赛的执法辅助手段。这些“黑科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比赛的公正与公平,近几届世界杯“喊冤”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了。

  科技帮助球赛更透明

  但依然要以人为本

  就像网球引入鹰眼系统曾经遭到费德勒等著名球员的反对一样,足球领域内对于比赛中应用科技手段,始终有反对的声音。

  很多足球圈内人士认为这些科技破坏了比赛的完整性、观赏性与竞技性,“比赛变得不连贯了,失去了足球比赛的特点。”同时也有声音指出这些科技手段导致属于竞技比赛一部分的“错误判罚”逐渐淡出赛场,有违比赛规律,“误判和遗憾,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一句老话,“科技以人为本”。在丹麦与突尼斯那场比赛最后时刻,主裁判否决了VAR的提示,认为禁区内没有手球犯规。

  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光头裁判科里纳此前曾经表示:“用科技手段辅助裁判员,会令足球更加公平,更加透明。”但科技水平再发达,最终做出决断的依然是主裁判。


钱江晚报 小时·世界杯 a0010 黑科技深度介入
冤假错案接近灭绝
2022-11-24 25096893 2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