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小时·评论

志同道合
写就最美的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鸡毛蒜皮,还有远方的伴儿和孩子们。对王东军和张苏伊夫妇来说,这是最近两年的日常生活写真。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王东军和张苏伊都是杭州萧山的初中老师。去年3月,妻子张苏伊去青海德令哈支教,今年7月返回杭州。一个月后,王东军在妻子鼓励下,踏上去四川甘孜的路,进入当地学校今年新设的“萧山班”支教。去偏远地区支教,这个心愿他们已经萌生了很久,“迈开腿,在路上”是夫妻俩想象中的理想人生。妻子说丈夫,“他骨子里和我一样,向往诗和远方!”

  想象是想象,现实是现实。从西子湖到戈壁滩,从平原到高原,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距离,张老师和王老师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水土不服和高原反应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这也恰恰应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支教,不就是面对贫瘠的现实,实现灿烂理想的行动吗?每年教育部都要选派数万名老师,支援偏远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带去新鲜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帮助当地提升教育水平,逐步改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面貌。

  这是国家行动,也是张老师和王老师口中的诗和远方。说起来有点意思。两个同为河南开封的教书匠,在杭州组成家庭缘于一见钟情。王老师先来的杭州,一年后遇到了来远方找工作的张老师,故事就这样有了开始。从相恋、结婚、生女到支教,两个人说起来还真是志同道合,步调一致。人到中年,丈夫接力妻子支教,又如一根无形的红线,再次将平原与高原、城市与山区相连,将两个人的心紧紧相连。

  教育是一种点燃,又是一种感染: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热情,感染身边的人。妻子说丈夫“他的理想主义一直鼓舞着我,他的为人处事也一直感染着我”。作为教育者,作为夫妻,这样的感染无疑是幸福的。如今双方又用支教的行动互相呼应,不仅写就了自己的“诗和远方”,也借由支教,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在某种意义上,同时成就了孩子们的“诗和远方”。

  有人说,张老师和王老师的故事,是志同道合的生动注脚。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志同道合,聚在一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钱江晚报 小时·评论 a0006 志同道合
写就最美的诗和远方
2022-12-12 钱江晚报2022-12-1200010 2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