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让校园更智慧,师生更幸福
本报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陈鑫 王凤栖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获评2022年浙江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数字化改革先进单位”“网络安全先进单位”。
在这三项“桂冠”背后的,是杭师大人的日常,因校园数字化改革而变化。
新教工入职全流程线上办理,减少表格的重复填写;合同审批单通过智慧校园APP全流程线上完成,采购申请人无需跑相关部门走审批流程;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刷“脸”即可进出校园……
在杭州师范大学,“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已经成为师生日常办事的一种习惯和常态。去年以来,180余项网上办事项目,满意率达99%。
一所数字化治理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杭师大正在不断探索、寻求答案。
数据共享
让大型仪器高效使用
“这几个月,其他学院、单位的老师也会来询问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的相关事宜。而此前该仪器更多是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的师生科研团队使用。”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赵淑娟告诉记者,今年7月,学校大型仪器管理平台试运行以来,这台大型仪器累计使用机时已超13500小时,比以往同时段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集中了仪器在线预约、收费管理、维修管理、绩效考核等功能。学校实验室处、公管与建设处、计财处、审计处、信息中心等单位相互协同,让数据实现共享,业务实现联动。
学校大型仪器遍布在经亨颐教育学院、物理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11个学院。
记者了解到,学校推出了科研仪器全时段共享机制,同时面向校内学生开放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
目前,有428台仪器加入了全时段共享机制,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提供服务。“大型仪器全年不休,甚至到晚上12点后,部分大型仪器依然在忙碌。”该负责人表示。
“像大仪共享平台这样,通过‘数据流治理,提升业务流治理’的案例在师大有很多。”据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当前,学校正在建设形成一体化智能化大数据中心平台。该平台是学校数字化改革的技术“支撑端”,是汇聚各部门业务数据,实现共享交换、数字赋能的基础性平台。
数据多“跑”
让师生“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
“保育费申请报销再也不用拿着报销申请单追着领导签字,也不用跑好几个部门了。通过学校智慧校园APP,上传电子发票、输入报销金额、在线电子签名确认……就可以坐等报销金额入账。”刚报销完保育费的王老师高兴地说,繁琐复杂的报销流程,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能掌上完成。
事实上,早在2017年,学校就开始探索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最多跑一次”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推进各部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让数据多“跑路”,换取师生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截至目前,学校“网上办”已实现31个部门共计181项网上办事项目,平均办结时长5.5小时,累计节约时间3.5万天,累计人均节约1天。
改变的背后,是多部门业务数据的打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在“驾驶舱”前为记者展示,在它的“服务端”,可以看到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生发展、综合治理等大数据,管理人员通过这个智能一体化的数字化校务服务体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校务服务数字化的全息场景,呈现各部门“网上办”的效率,为数字化治理提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
从“纸读”到“屏读”
把图书馆“搬”到线上
在学校虚拟图书馆,读者除了可以身临其境般穿梭于图书馆各楼层、各书架翻看书籍,还可以将一些专业类书籍的电子版本在线发送到个人邮箱进行试读,获得从“纸读”到“屏读”的体验感。如果一时没有阅读方向,可以在“网红”书架寻找灵感,这里陈列着近期师生高频借阅的书籍。
“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而这又有赖于RFID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一本书都贴上了RFID芯片,通过和书架的层架标绑定,一本书位于哪个书架的第几层第几本,智能系统里清清楚楚。”校图书馆技术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学校“治安校园”平台可以对超速车辆进行管理。“智安”设备抓拍超速20%以上的车辆信息后,数据平台就会实时向车主发送车辆超速提醒,对超速50%以上的外来车辆,系统自动设限,限制其进校。据了解,实施一年来,校内机动车超速人次基本清零,事故率同比下降50%。
“数字化改革不只是建系统、开发应用,而是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方面全过程。”学校数改办负责人说。
2021年,学校出台《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全面实施以“1+1+5+X”为主体框架的数字化改革行动计划,为下一步更加广泛深入的数字赋能,整体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打牢了基础。今年以来,学校坚持小切口、多跨、大场景,扎实建设一批好用管用的场景。未来,学校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突出数字赋能、变革重塑,狠抓学校数字化改革工作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争创“双一流”提供更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