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新年寄语
始终在一起
始终在一起
嗨,你好!
这是来自2023的第一声问候,是钱江晚报第13132次的陪伴,也是我,一个年轻记者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和你见面。
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还在“阳”中。2022年的最后一个午后,阳光终于冲破浓雾,洒在杭城。对着窗外的暖阳,我许下了新年心愿:“阳康”后,我要去宝石山看一次日出,我要继续骑着我的小电驴,看尽杭城姹紫嫣红,我要记录更多为生活努力的身影,分享更多的善意与包容,果敢和勇气。为他们,也为自己。
在我许下这些愿望的同时,我的同事们,正在杭州火车东站,记录那些返乡人潮的新年心愿。
山西人孙明和他的三位老乡一起在等回家的高铁。他说,2022真的太难了,希望2023能对自己好一点,他盼着家中老母亲能够更健康,而另外三位老乡的心愿分别是,“小孩考上大学”“多赚钱翻新老家房子”和“与前妻复婚”……
平凡者,汇成人间星河。
生活从来都不宏大,它具体而细碎,沉默而真实。就算再难,孙明们的理想和愿望也不曾被忘记和打败。
而记录普通人,记录他们的生活,是我作为钱江晚报记者5年半,这2000余天的日常,一如钱江晚报过去的36年——
我走进小区倾听“二次供水”卡壳的烦恼,在古荡地铁站为1000多人没有上班路而忧心;我奔走在西湖柳被挪走又复种的凌晨,出现在火灾、车祸的第一现场。
我记录快递小哥守护着点了头孢、啤酒女顾客的那份善良,也感同身受身患癌症的“铲屎官”托付小猫的深深悲伤;在2022年最后几天,我骑着小电驴跑遍杭州大街小巷,为急需感冒药、退烧药的市民送药上门……
奔走,记录,发现,帮助!
我和你,在一起。每一天,我的个人记忆,都与这座城市,和钱江晚报的读者们一起,成为这个时代某个意义的注脚。对我,这是一个记者的本分,对我身后的钱江晚报而言,这是践行了13000多个日夜并将始终坚持的初心:“心向读者,情系万家。”
难捱的2022年终于过去了。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河流,那么,被光阴冲刷的河床上,留下的,一定是足够让我们前行的勇气。
经此苦旅,以抵群星。
2023年来了。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或许,你已迫不及待要忘记2022的所有苦难与不堪;或许,你已踌躇满志决定拼回逝去的3年。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执手同行吧——
我和你,始终在一起。
2023,愿你一切都好!
新年快乐!
本报记者 杨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