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健康读本

文章导航

高龄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

百岁重症老人成功转出ICU

  高龄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

  百岁重症老人成功转出ICU

一家人的岁末战事

保卫胃癌晚期的

  新冠进入重症高峰期后,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人满为患,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史上最高:七十几岁是“年轻人”,八十几岁很常见,九十几岁也不少。

  在浙大二院综合ICU的高龄患者中,出生于1922年的秦奶奶(化名)是最年长的老大姐,她也是综合ICU收治的第一位新冠百岁老人。

  “高龄从来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综合ICU黄曼主任说,上周秦奶奶终于渡过危险期,成功转出ICU。

101岁老太太身体基础不错 家人和医生下决心插管

  秦奶奶是村里有名的百岁老人,更是全家人的“老福星”,除了有点耳背,平时身体硬硬朗朗,很少让晚辈操心。

  但就在她迈入101岁时,遇上了一道险些没有跨过去的坎。

  去年12月31日,秦奶奶的家人把她送到浙大二院急诊,他们发现老太太感染新冠后发烧不严重,但精神大不如前,胃口也差了许多,老说自己胸口憋得慌。

  一开始,她被收治在普通病房,但几天后病情快速恶化,面罩吸氧已经无法改善缺氧情况,血氧饱和度降到了80%左右。

  1月3日下午,浙大二院滨江院区14楼新开设了一间重症监护室,正在收治新冠重症患者,医生建议马上把老太太转过去。

  此时,秦奶奶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还有孙辈们犹豫了:这么大年纪了,吃得消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吗?会不会让老人家白白受苦?

  综合ICU胡妍婷医生说,“我们很理解家属的担忧,子女肯定不忍心看老人吃苦。但我们全面评估了老太太的病情,她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的底子还是不错的,没有太严重的基础疾病,救治的希望还是蛮大的,值得我们一起拼一把。”

  到了晚上7点多,一家人和胡医生反复沟通后,终于下定决心:不放弃,送ICU!秦奶奶在普通病房完成气管插管后,被转送到了ICU,成为当天收治的最后一位病人。

俯卧位通气六名医护一起上 输液精确到10毫升

  入住ICU时,秦奶奶双肺全白,心率只有50多,呼吸机供应100%纯氧才能维持住血氧饱和度。为了提高通气效果,减轻缺氧状态,医护们白天指导她做呼吸锻炼,晚上让她在浅镇静状态下进行俯卧位通气。

  秦奶奶个子很小,只有150公分,但体重不轻,两名护士一起给她翻身都有点困难。麻醉手术部来ICU增援的林金萍医生说,每次差不多要6个医护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老人的骨头很脆,很容易发生骨折,这时候骨折可是要命的,所以我们格外小心。”

  从傍晚5点到次日早上10点,秦奶奶都趴在病床上安睡,保持均匀舒缓的通气,医护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她床边观察一下呼吸状况,以免出现突发情况。

  林金萍说,对这样的超高龄老人来说,液体治疗和呼吸机的管理都要极其精细,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补液1000毫升和1100毫升对普通患者的效果可能差别不大,但给秦奶奶补液时,医护人员都是精确到10毫升,输液太少血压可能维持不住,输液太多肺又无力承受。同样的,呼吸机的参数也要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既要保障畅通的呼吸和充足的供氧,又要防止出现呼吸机依赖,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

  1月7日,秦奶奶的炎症指标和呼吸状况都明显好转,ICU医护人员为她撤掉了呼吸机。她有点耳背,又讲一口萧山方言,大家都听不懂她讲什么,于是拨通了家属的视频通话,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这种交流还能避免老人产生谵妄等意识障碍。

  1月9日,秦奶奶顺利转到了step down病房,这是介于ICU和普通病房之间的过渡病房,她将在这里继续接受治疗,直至康复。

子女的细心和医护的决心 共同创造ICU生命奇迹

  黄曼主任告诉钱报记者,综合ICU此前从未收治过百岁老人,这次在新冠重症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救回了如此高龄的老人,可谓是生命的奇迹。

  她分析说,秦奶奶首先要感谢孝顺的子女们,他们细心地觉察出老人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异常表现,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救治,“很多人会忽略老人的意识状态和反应情况,认为老人生病了萎靡不振很正常,但其实这就是高龄老人发展成重症的重要信号,家人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秦奶奶病情恶化时,浙大二院ICU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救治机会,家属最终也坚定地选择不放弃,双方的信任和坚持最终让老人转危为安。

  而浙大二院ICU另一位患者,就险些因为疏忽和轻视延误救治。去年12月21日,66岁的钱阿姨(化名)突然在家倒地休克,失去意识,被儿子赵先生(化名)紧急送到浙大二院急诊。

  赵先生说,当时母亲已经是感染新冠的第5天,早就已经退烧,咳嗽也不严重,还以为已经“阳康”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天她一直胃口不好,吃不下什么东西,也说过胸口闷。很后悔没有在家里备一个血氧仪,给她测一下血氧饱和度什么的。”

  而且,钱阿姨去年曾发生过一次脑梗,又常年有糖尿病,多项基础疾病缠身,入院后很快出现了呼吸衰竭,当即被送进ICU,命垂一线。

警惕“沉默性缺氧” 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重症

  经过8天的治疗,ICU医护人员们从死神手里抢回钱阿姨的一条命,现在她已转到解放路院区step down病房。

  在这里,赵先生终于见到了牵挂多日的母亲,看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和凹陷的脸颊,他不禁酸了眼眶,“我母亲在ICU的时候,我甚至都考虑过签署放弃治疗同意书了,现在她的情况越来越好,我们都对早日康复出院充满了信心。”

  一个星期以来,钱阿姨的身体逐渐恢复,血氧饱和慢慢升高,每日尿液也从原先的0毫升提高到500毫升,体力慢慢恢复,顺利的话可在一周之内出院。

  住院期间,赵先生和同病房其他家属聊天中得知,有几个也像他一样以为老人没什么症状,但其实他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氧,险些酿成悲剧。

  正如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刘宏医生在“钱报战疫快线”直播中提醒的,老人对缺氧反应迟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家人要尤其警惕这种“沉默性缺氧”。

  她建议,家里最好常备一个家用血氧仪,定期给高危的老人监测,一旦血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3%,或者出现意识变差、反应下降、一句话要分好几次讲,口唇手指发黑、发绀,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等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送医救治。


钱江晚报 健康读本 a0015 百岁重症老人成功转出ICU 2023-01-16 钱江晚报2023-01-1600008;钱江晚报2023-01-1600012;钱江晚报2023-01-1600009;钱江晚报2023-01-1600010;钱江晚报2023-01-1600013;25288656 2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