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依然会开店,第三年留杭过年的烧烤店主姜宝华:
生意也好,大环境也好
相信都会一天天好起来
本报记者 何晟 文/摄
大概十年前,有一次下夜班路过舟山东路路口,偶然被诱人的香味吸引,停下来吃了一顿烧烤。没想到从此成了这家“胖子烧烤”的常客,也认识了老板,“胖子”姜宝华。
十年间,“胖子”的店搬了又搬。这期间,他在杭州买了房,买了车,我也零零星星地了解到他的经历,起点低微,过程励志。他的故事并不华丽,一如他的店面始终称不上精致,但就如炭火上翻滚的烤串,散发着温暖味道。
2023年春节,是姜宝华连续第三年没回江西老家过年。
今年,年三十他也不打算休息,他说,这个店是和别人合伙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要把店照顾好。
为了养家,转行做烧烤
刚到杭州时,姜宝华没想过今后会和烧烤打交道。父母是千岛湖移民,他1980年出生在蜜橘之乡江西南丰。初中毕业,跟师傅学了3年装修,就怀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来到杭州,那是2001年。
但现实很快泼了他一盆冷水,无奈之下,他进三堡的一家服装厂干了两年打包装车的活。厂里一位衢州江山的大姐看他老实勤快,就把他介绍给了自己做装修的丈夫。兜了一圈,姜宝华终于干上了装修行业。
干了一年左右,他决定单干。一点点拉队伍,接业务,从2004年到2006年,队伍最庞大的时候有十多个人。2006年,他在杭州认识了后来的妻子,也是南丰县的。年底两人结婚,很快大女儿出生。为了照顾孩子和瘫痪的老母亲,他在老家待了大半年,杭州的生意只能停了。
2007年过完国庆,夫妻俩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回到杭州,但装修的队伍没了,只能先从别人手里接活。“2008年底,算完账,一年下来只结余1万元。”姜宝华不得不考虑转行,“烧烤虽然生意小一点,但好歹也是自己当老板。”姜宝华说,转行并没有犹豫太久,2009年3月,他在笕桥杨家门附近租了个小店面,正式干起了烧烤,一直到现在。
烤出好风味,关键是用心
十多年里,“胖子”的烧烤店搬了又搬:从最早的杨家门,到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边,再到舟山东路、城北总管堂村、金昌路、莫干山路浙广集团附近……有时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客流,有时是城市更新不得已搬家。2020年,他搬到了城西银泰边的拱苑路上,菜品也更多了,除了传统的烤串、扇贝、生蚝,又添了羊蝎子火锅。
2元一串的烤韭菜,4元一串的烤羊肉、烤板筋,10元一个的烤扇贝……烟熏火燎中,一笔笔几毛几分的利润支撑起夫妻俩和三个女儿在这座城市的家,还让他在杭州买了一套115方的房子、一套37方的酒店式公寓,以及淳安一套100方的湖景房。
代价是常年不规律的饮食作息,还有随之而来的病痛:他每天下午5点到店里配菜,营业到次日凌晨4点,到市场采购,上午8点睡觉,下午4点起床,5点到店里……午餐通常是在凌晨一两点,随便对付一下。
去年,他查出患上了Ⅱ型糖尿病,通过锻炼和节食,他把体重从190斤减到了150斤,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干烧烤十多年,他遇到过顺风顺水的好日子,也经历过一晚上一个客人都没有的低谷。“最好的是2015到2017年那三年,每年能存下五六十万元;生意难做的年份,就只有十多万元。”姜宝华说,生意不好就得想着变通,重新找地方或是开分店,也要琢磨推出市场上流行的新菜品。
店虽然搬了许多次,但依然有十多个老主顾每月总要光顾个一两回。没拜过师、全凭自己摸索,他靠什么烤出好风味?答案是:反复研究、反复尝试,关键是用心。
比如对食材的讲究,辣椒粉、孜然粉等调料,他都是挑好原料再付钱请老板当面磨成粉,怕现成的调料有不地道的材料混进去。
年三十的生意比平时还好
这些年,最让姜宝华欣慰的,是自己的三个女儿既懂事又争气。成绩就不用说了,最可贵的是,从小三姐妹只要放了寒暑假就会在店里帮忙,端菜、收盘子、抹桌子……
他也感激妻子的善良贤惠。他说,2009年、2010年是最难的时候,店址选得不好,没生意,晚上收了工,都会和怀着老三的妻子去街边翻翻垃圾桶,捡捡饮料瓶。“但是我老婆却一直觉得,那是她最开心的一段日子,翻到一个瓶子就觉得很高兴,如果捡满了一口袋,就感觉今天很有收获。”
经历过那样难的日子,疫情这三年固然也难,但他并没有觉得无法承受。三年里,他记得的是春节里来自杭州的关爱,比如2021年的千元红包,比如去年和今年的消费券。
过去两年的大年三十,老婆都在家里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但姜宝华下午起来,都是在家陪家人随便吃了几口就赶回店里张罗,今年也同样如此。年三十也不休息一天?他说,大年夜的生意反而还比平时翻上一两番:“街上饭店都关门了,很多过年没回家的人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几个人凑一桌烧烤,就是年夜饭。”有地方吃饭就有年味。
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让姜宝华觉得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生意也好,大环境也好,相信都会一天天好起来。“实在不行,还可以再转行。”姜宝华这样总结,只要那股倔劲还在,就不用担心困难,“有时候困难是好事。难,才会推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