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了!新冠后查出肺结节,会是癌吗
专家:这是肺部感染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陈岩明 朱韵熙 张弛
视觉中国供图 |
吕群 |
叶波 |
许茂盛 |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陈岩明 朱韵熙 张弛
56岁的刘女士(化名),因感染新冠后长时间咳嗽而就诊,原本是想排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肺炎,不料却在左肺查出了个结节,顿时吓得脑子一片空白,恍惚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问道:“这是不好的吗?要不要做手术切掉?”
“自去年12月新冠大面积感染以来,临床中已遇到不少有类似担忧的患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吕群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而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叶波也有同感:“最近每次去咳嗽门诊和肺部小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坐诊时,几乎都能碰到三四个,有的说原先没肺结节,是感染新冠后新发现的,也有的表示感染新冠后肺部结节增多了。”
感染新冠后,新查出肺结节,会是癌吗?
感染新冠后
新发现肺结节患者不少
吕群主任仔细看了CT报告和影像,然后转向神情焦虑的刘女士宽慰道:“放轻松,你这个结节现在只有3毫米,一般建议5毫米以内的都只需每年做常规体检即可。而且,并不是所有结节都会恶变,我们看到有不少人是炎性结节,属于良性病变。”
每每遇上像刘女士这样的患者,吕群主任都会耐心解答与分析,并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千万别因此频频去做CT检查,不光吃辐射,还会加重焦虑,反倒都是最不利的致癌因素。”
无独有偶,47岁的陈先生,因为2年前体检查出有个肺结节一直在定期随访观察,感染新冠后赫然在CT报告上看到右上肺新增了一个5毫米的结节,犹如晴天霹雳。“叶主任,这回我是不是完蛋了?你得跟我实话实说,后续怎么安排都听你的。”经过长时间的病患间相处,他早已与叶波主任如兄弟一般。
看着几近绝望的赵先生,叶波主任却不慌不忙,调动起全身的幽默细胞与他侃侃而谈,短短几分钟后,赵先生一身轻松走出诊室。
“类似的‘桥段’我最近频频出演,患者看到新长出的结节难免一时会担心与害怕,作为医生只要给他们讲明白其中的缘由,就能帮他们打消内心的不安定。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叶波主任说着露出他那招牌式微笑。
新冠病毒致癌尚没有依据
随着感染潮逐渐退去,各大医院CT室门口的长队已明显缩短,但与平峰时相比,工作量依然不小。“住院的重症患者康复后通常都要复查CT,再加上轻症的门诊患者也有近20%来复查,所以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忙。”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许茂盛教授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这些人中确实有部分是专门来看肺结节的。
“我之前体检都没肺结节,现在突然发现,是因为感染新冠吗?”这是许茂盛教授近来在门诊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对此,他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目前已知确实有些病毒会导致肿瘤,比如:EB病毒、HPV病毒等,但新冠病毒致癌尚没有依据。”
事实上,很多人在新冠后查出的肺结节,并不是新冠后才长出来的,很可能是因为先前没做肺部检查,或是胸片没能拍出的小结节,而这次CT一扫后,问题才通通暴露出来。
别将磨玻璃阴影与癌划等号
许茂盛教授说,也有一部分人是因感染新冠后看到CT报告上“磨玻璃阴影”字样而害怕,殊不知,这与肺癌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是有差别的。首先,新冠的“磨玻璃阴影”在形态上,多数是斑片状、小片状的阴影,严重的可以是大片状,仅少数轻症患者可以是结节状;其次,这些阴影是肺泡中发生炎性反应在影像上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人会自行吸收,通常为2-4周的样子,少部分人没完全被吸收的会留有永久病灶,表现为条索状影,是肺纤维化的疤痕,将来也不会恶变。
64岁的赵师傅(化名),在新冠抗原阳性一周后做CT时发现左下肺多了个结节,而他在感染新冠9个月前的CT上并没此结节。为了明确这个突如其来的结节到底有没有隐患,2月7日,他再一次查了肺部CT,结果终于让他松了口气。“因为这个多出来的小东西,我年都没过好,现在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赵师傅打趣道,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报道,一项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的研究记录了114名新冠患者出院后六个月随访 CT 的肺部变化,其中65%的患者在康复后6个月内磨玻璃影消失,35%的患者观察到肺部纤维样变化。另一项在重庆大学三峡医院的研究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1名患者在出院后7个月的随访中显示,65%的患者肺部结节实现了放射学上的完全消退,29%的患者出现了肺纤维化。
综合三位专家的说法,答案很肯定:这些因炎症引起的结节,是肺部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后必经的康复之路,对健康通常不会有影响,也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