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突然停电,他们靠手电筒和手机照明 遇到设备故障,他们要自己维修,甚至远程连线国内同事 他们学会了当地的问候语“巴啦啦”,成为看病前的开场白 他们,就是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9名嘉兴医生
我在非洲出门诊
本报记者 黄莺
大家一起分享月饼 |
王宝祥在门诊中 |
每天早上排队等候的患者 |
手术时突然停电,他们靠手电筒和手机照明
遇到设备故障,他们要自己维修,甚至远程连线国内同事
他们学会了当地的问候语“巴啦啦”,成为看病前的开场白
他们,就是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9名嘉兴医生
我在非洲出门诊
八个月前,2022年6月11日,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的11名队员集结,辗转3天后,从广州到达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正式开启为期18个月的援非医疗工作。这批队员中,除1名翻译外,9名医生和1名厨师均从浙江嘉兴选派。他们来自内科、外科、妇科、眼科、针灸科等各专业,有年近50岁的资深专家,也有90后的骨干医生。他们不畏艰辛酷暑,在异国他乡展示医者仁心,被称为穿着白衣的“民间外交官”。
从1963年开始,中国医疗援非已走过了60年,正好一个甲子,而浙江医疗援非始于1968年。
春节前夕,医疗队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并致以节日问候。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队员们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
收到回信时正好是当地时间2月10日凌晨,队员们一遍遍读着这封信,心情激动,回想起八个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感慨万千。
克服困难,他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多面手
中非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刚果盆地以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我们来之前,都做过培训,每个人对这里的情况都是有准备的。”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宝祥说。
但有限的物资和技术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还是给了他们不小的困难,他们随时都可能遇到突发情况。
放射科医生王佳,同时承担着超声检查工作,还“兼职”DR和超声机器日常保养和维修。她每天到诊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用消毒湿巾仔细擦拭超声机器、探头和检查床,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消毒这项工作还算比较“顺手”的,但兼职做维修工作就属于跨行,比较难,“临行前,我学习了简单的维修知识,但医院设施陈旧,电压不稳,机器经常出现故障。”王佳说,“具体上手维修时,还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有时候只能远程连线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嘉兴市卫生健康委,请领导和同事协助解决。”虽然隔了七个小时的时差,但每次她遇到困难,大家都会马上安排专业人员帮助解决问题,“我还是比较安心的。”
药剂科药师也有了新技能,来自嘉兴市第二医院药剂科的药师王小琴说,当地医院医生只能开纸质处方,没有相应的信息化平台,而药房只有她一名药师,所以药品划价、审方等工作,都只能由她独自完成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几乎将260多种药品的价格都背了下来,还给相似药品制作标识,可以避免调剂错误。
队员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起了“多面手”,还分工负责团队的内部工作,承担着会计、资产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事项。
应对突发事件,每个人都做多重应急方案
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每次做手术不仅要身兼护士的活,更重要的是做应急预案。来自嘉兴市第一医院的外科医生徐言说,手术中没有护士帮忙,手术后也是医生自己来清洗、消毒器械。更大的挑战是手术中遇到的突发状况,“这里连止血的盐水纱片都没有,医院也经常停电,所以需要准备很多应急预案,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时冷静不慌乱。”
上个月,徐言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靠着团队的医生们举着手电筒和手机进行照明,为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切除了后背的脂肪瘤瘤体。
40岁的眼科医生章友美说,治疗方式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不断调整,“刚来两个多月的时候,唯一一台开展眼科手术所需要的设备发生了故障,短期内无法使用。但每天都有病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做手术,当时压力很大。”章友美说,他后来调整手术方式,顺利开展了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确保当地每周能进行5至8台白内障手术。”
同时,医生看病问诊也要因地制宜,比如当地的“热”,也会成为诊疗病情需要考虑的因素。
针灸科的郝亚波遇到过一位因为关节疼痛来求医的男士,当时病人全身乏力伴关节痛已有一年多时间,看病时,他的前臂摸上去很冷,人也感觉特别冷,但当地几乎全年夏天,“所以我再看看他的舌苔,就判断他是因为阳虚加寒湿痹阻于体表出现的这些问题,为他定制了艾灸加针刺的治疗方式。”
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让生活开出花
“热”是日常生活的关键词,医疗队队员一直穿着短袖子,但由于新冠疫情防控需要,他们要采取二级防护措施,王佳曾记录了这样的工作场景:“在气温30℃、空调不制冷的情况下,身着‘大白’服装、戴N95口罩和面屏工作,从早上八点起直到下班,几乎没有停歇,常常是检查几个病人就已经汗流浃背。”
热会带来“大量出汗的麻烦”,“水汽会聚集在面罩上,影响视线,出汗多了还容易脱水。”郝亚波解释说。
客观条件艰苦,但大家在工作之余,也尽力让生活开出了花。“2022年底,医师节临近,我们为5名队员过集体生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唱着生日歌,在他乡也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王宝祥细数着生活里开心的事,比如大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院子里种蔬菜,给自己找一点乐趣,也能改善伙食;有时候大家会给厨师放个假,每个人都拿出看家本领来烧个菜,组织一场“厨神争霸赛”;2022年中秋节前一晚,大家在随队厨师的带领下一起做月饼,还把月饼送给患者和非洲同事,收获了很多惊喜和感谢。
每天早晨,医院的候诊长廊里都会有很多等待的患者,看到医疗队进入中国诊区时,他们会热情地向队员们打招呼,队员们一一回礼。很多队员都学会了当地的问候语“巴啦啦”(“你好”的意思)作为看病前的“开场白”。大家也会收获各种感谢,有当地居民专门还学会了用中文说“谢谢”,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今年元旦时,一位当地居民还为医疗队送来了自己炒的花生米,装在一个啤酒瓶里,每颗花生米都剥掉了外皮。
截至2月10日,医疗队共完成门急诊16675人次、手术476台,收到锦旗、表扬信10多次。队员们说,这些感谢,是鼓励,也是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