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潮新闻·在浙里

文章导航

一群人与一座城

“最美衢州人”赓续城市文脉基因

1-11届代表大合影

  2月19日晚,“崇贤有礼 致敬最美”衢州市道德模范暨第十一届“最美衢州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如约而至。无论是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还是生死瞬间的毅然抉择,或是倾注一生的点滴奉献,在这些衢州人身上,再次看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英雄无悔、医者仁心……

  从2012到2023,“最美衢州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已走过十一年,一张张“最美”面孔汇成了这座有礼之城的群体像。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衢州从不缺少英雄,也许有人会问,衢州人的性格,究竟从哪里来?

  2004年秋天,时年80岁的金庸回访母校衢州一中,谈及衢州人,老先生用了四个字——“温雅豪迈”。这组稍显矛盾的词,既道出衢州人地处金衢盆地的安逸,也彰显了衢州人志在四方的豪情。

  有人说,衢州人的性格里有南迁孔氏带来的谆谆儒风,也有西汉初年依山建城养出的尚武文化;还有人追本溯源,认为衢州人骨子里就埋藏着3000年前追随勾践吞吴的姑蔑人的冒险精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不怕苦的衢州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衢州人一向是坚韧的。衢州曾经是控扼浙西的军事要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少名将面对这座坚城和同仇敌忾的军民,也只能望衢江水而兴叹。

  在衢州城的最高点府山公园内,一座纪念碑特别为人瞩目——衢州六烈士纪念碑。他们是原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的六名成员。1947年,这群平均年龄还不到26岁的年轻人,通过组织学生运动等方式传播进步思想,甚至在开化、江山等地拉起了3支游击武装。

  1949年,随着平津战役进入尾声,衢州地方的国民党反动派也愈发癫狂。江文焕、林维雁等六人先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但无论何种酷刑,六人始终守口如瓶,林维雁还在狱中写下“两只脚站着,比四只脚爬着要自由”的诗句。

  六位先烈尽管未能等到衢州解放,但他们的精神驱褪了衢州黎明前的黑暗,也鼓舞了无数后继者为此继续拼搏奋斗。

  他们中,有主动要求下放当时血吸虫病疫情最为严重的衢州常山县,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常山医疗卫生事业的胡兆富;有担任村支书20余年,带头捐款为村民办校、修路、改造,退休后又拿出40万元终生积蓄,始终要为村民办实事的贵海良;更不用说有冒着丢官风险,满足群众需求,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最终造就世界小商品市场的谢高华。

  在衢州发展历史的洪流中,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背后,是不怕苦、不服输的刻在衢州人骨子里的性格。

不靠等的衢州人

  如果说 “改革先锋”衢州人谢高华为义乌注入了商业基因,那衢州人可以说是浙商的渊薮。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衢州孕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游商帮”,曾被誉为“浙商之源”。

  宋元时期,“龙游商帮”在衢州兴起,到明中叶,龙游商人通过低调务实的拓展,在珠宝、印刷、采矿等行业中占据龙头。东到沿海,西到云贵,甚至日本、吕宋(菲律宾)等地都有龙游商帮的足迹,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且是其中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缔造了“无远弗届,遍地龙游”的商业传奇。

  在儒学影响下,他们大多主张以义取利、诚信为本。清末民初市场趋乱,当地老店“姜益大”棉布店仍然坚持“货不二价”的经营方式,从不搞漫天要价。当时假银元一度猖獗,但只要是盖着“姜益大”钢印的银元,便可在市场上通行无阻。对于衢州商人来说,信用不止是一句口号,更是坚决贯彻的商业理念。

  “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衢商以百折不挠进取、以众帮众协作成就了繁荣,开放与包容的文化基因至今流淌在衢州商人的血液之中。

  在衢州,无麻饼,不成喜。老衢州人的印象里,“邵永丰”麻饼铺是放一个炭炉在街上,现烤现卖的店铺。然而,这个创立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品牌也曾没落。为了保住这块招牌,17岁进入邵永丰学艺的徐成正,注册商标,召回部分老员工,建厂房,开始走上重振“邵永丰”之路,并逐渐发展壮大。

  老字号既不能丢老味道,又要符合现代健康理念。徐成正坚持人工操揉粉和面、圆饼滚形、竹匾上麻等工序,同时改良灰尘大的吊烤炉,引入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创新研发。

  如今,“邵永丰”在全国建立29家门店,带动3050户农户就业,培养出非遗传承人129人,企业年销售额达3800万。

  而在衢州,许多徐成正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汰旧换新,拥抱变化。这是衢商们一脉相承的“衢州经验”,秉持着“崇学尚礼、义利并举、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在商海弄潮中实现一次次华丽转身。

不一般的衢州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推动衢州人精神代代相传的关键,正在于人。

  随着孔氏南渡,儒家礼文化在衢州开枝散叶,人们开始建庠序、请鸿儒、讲论经书。理学家徐霖、史学家马端临等一大批出身寒门才能杰出的士子在衢州初露头角,他们助推着知书重礼的文化价值成为社会普遍风气,润物无声地浸润着一代又一代衢州人。

  德立而百善从。2011年,常山老人占祖亿从湍流中救起落水男孩,自己却不幸遇难,被誉为“最美爷爷”。同年寒冬,衢江的三位老师陈霞、姜文、江忠红,几经波折,终于找到煤气中毒的母子3人,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被誉为“最美教师”……

  为了发现身边的美,从那时起,衢州将“最美衢州人”培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抓手加以推进,激励更多人向着真善美不断前行——赴汤蹈火铸就最美逆行者丰晨敏;行车途中被倒下的路灯杆击伤,强忍剧痛安全停车保护26位乘客安全的公交司机毛志浩;抗疫3年,同心战疫的城市守护者战疫先锋团队……11年间,衢州涌现出近千名身边好人,数万件凡人善举,不到230万人口,志愿者已超70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组成的国情考察组在《衢州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道德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创新)》中这样写道:衢州“最美现象”的群体性呈现,是偶然中的必然。这源自衢州的人文土壤、历史积淀和社会环境的孕育,源自衢州市委、市政府对道德建设的常抓不懈,源自全体衢州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发现最美、传递最美、践行最美,11年来,一个个凡人善举推动着衢州人精神的成长和升华。

  从“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的衢州人核心价值观,到“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通过自上而下的引领,自下而上的自发,衢州人把“仁爱”的价值信念,转化为“见贤思齐”的道德自觉,以知行合一的实际行动,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是对9000多年文明积淀的深刻展示,是对1800多年风雨洗礼的深刻回应,是对800多年儒风浸润的生动体现,更是当代衢州人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生动实践。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面对“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衢州人正将“最美”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钱江晚报 潮新闻·在浙里 a0010 一群人与一座城 2023-02-21 钱江晚报2023-02-2100011;钱江晚报2023-02-2100012;钱江晚报2023-02-2100013;钱江晚报2023-02-2100014;钱江晚报2023-02-2100007;钱江晚报2023-02-2100015 2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