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精兵强将,帮助案件侦破抽丝剥茧
走进杭州刑事DNA团队:
聊聊关于DNA鉴定那些事
本报记者 陈蕾 通讯员 金燕
杭州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的团队 |
说起DNA,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做一次DNA鉴定要多长时间?得到靠谱的DNA鉴定结果要做几次实验?除了大家熟知的提取血液做亲子鉴定,DNA还能取材于什么地方?
3月8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访问了在国内起步较早、水平领先的杭州警方DNA专业团队。杭州刑事科技研究所旗下的DNA实验室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师祖”李佑英、“当代掌门”王琴和“首席大弟子”王东京为代表的三代精兵强将队伍。其中,李佑英和王琴还是大名鼎鼎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原华西医大法医系)毕业生,是校友更是师徒。王琴还是亚洲法庭科学学会DNA工作组成员、浙江省刑事技术DNA专业团队成员。
三八节,我们走近王琴,和她一起聊聊关于DNA的那些事。
历经火烧、水冲、高温,DNA还活着吗?
王琴:DNA是很坚强的,它一直在案件现场等待我们去发现。线粒体DNA甚至可以保存上千年。
2003年一个夏夜,杭州某小区发生命案,现场被火烧过,又被水淋过,受害人是一对老夫妇。我师父在现场一厘米一厘米地搜索物证。专案组又注意到当天附近发生的一起夜盗案,由于主人及时发现动静,嫌疑人尚未得手就逃跑了,现场勘查警员找到了毛发等检材。经过8小时检验,就在深夜12点,我提取到的DNA物质检验结果出来了:这两起案子是同一个人做的。
还不仅如此,这个DNA数据放到全国警方的DNA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了3个月前的另一起案子,案犯遗留的DNA物质数据一致。
这些使我深刻地感受到DNA的强大生命力,也激活了我毕生从事刑事技术服务案件侦破的“DNA”。
做一次DNA鉴定,要多长时间?
王琴:一次实验等到出结果至少要七八个小时,为突破疑难物证,有时要连续做多个物证的多次实验。
记得2016年发生在富阳的一起命案。我们在现场提取了200多份DNA物证,连续检验未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大家都背负了很大压力。经过多日连续调查访问及勘查工作,一周后,在距现场1公里外的树林中发现了疑似与案件相关、经火烧并在雨水中浸泡的布片残片。
这对案件来说是关键转折,但对我们DNA鉴定人员来说是艰难的挑战。我在布片上反复试验摸索,最终检出了死者及嫌疑人的DNA,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直接证据。
DNA鉴定,也有过温暖时刻吧?
王琴:如果说,侦破案件让我看到DNA的直白与尖锐,那“团圆行动”让我感受到DNA的生动与温暖。
2021年7月,陈先生在养父母去世后想要寻找亲生父母,求助于杭州公安。我们花了2个月,经DNA比对及走访调查,终于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当时,老太太已步入生命的最后阶段,但她一直牵挂着失散的小儿子。
实验室第一时间安排母子俩做了亲子鉴定并且确认母子关系,让陈先生激动万分。后来我们得知,自从母子相认后,陈先生的母亲的健康状态都好了起来,这让大家都非常欣慰。
以后可以让AI去做DNA比对吗?
王琴:DNA比对,并不是电脑上“滴”一响就会跳出结果。它出来的是一大组有可能比中数据,“是不是”要靠DNA技术员做出最终判断。
杭州有一个知名命案,发生在2003年的之江花园别墅,当时杭州警方竭尽全力留下了有用的信息。凶手13年后才在诸暨出现,他是因为偶然一次打架进了派出所,录入了DNA信息。
警方DNA数据库跳出来预警以后,我和同事们就对着一组高度相似的DNA数据开始分析,哪两个会是同一人?最后,我们集体讨论认定了有两个DNA数据来自同一个人,又找到了他当年的暂住信息,完全对上了活动轨迹,这样才锁定了凶手。
也就是说,DNA鉴定最终还是要靠人的智慧,经过审看、分辨、讨论、判断,才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结果。
杭州公安DNA实验室,有多厉害?
王琴:杭州公安的DNA实验室在国内是比较早建立的。
早在1990年代,杭州警方里最爱动脑筋的一些先驱者就已经有了DNA这个概念。不管当时有没有提取DNA的技术和能力,哪怕是一滴血、一块人体组织、一块碎布、甚至一根毛,我们的前辈都设法保存了下来。
后来在多方面的支持下,杭州公安率先引进了最先进的法庭科学物证设备和操作系统。
2005年,杭州警方开始独立自主研发标准信息采集设备,2008年在全体派出所应用了“Made in Hangzhou” 的标准化采集仪——搜痕仪,这是世界领先的“端”到“云”的平台系统。这就是领先时代、领先全国同行的“物证云”的建设。
杭州公安也是最早在城区和县级公安机关建立了13个DNA实验室。
正因为杭州公安在几十年前就把案件现场的全部物证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了下来,自从1990年起的一批未破的命案才有机会在十七八年后乃至20多年后真相大白。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DNA实验室目前有民警6人(女性4名),其中60后1名,70后2名,80后2名,90后1名;另有辅助人员2名。
第一次见到王琴是2015年之江花园命案告破的时候。
当时她很瘦,剪着齐刘海的短发,戴着眼镜,不爱说话。
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像一个离开校园不久的好学生。这让人完全想不到,当时她不仅是技术上很厉害的女警察,一个DNA专家,还已经是一位母亲了。
8年后的这个春天,我们再次相见,王琴已经成为杭州刑侦支队DNA实验室负责人。她所在的李佑英工作室是“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面对记者,她落落大方地讲起案例,温柔微笑着回忆往事,愈发显出了成熟知性美的一面。
岁月和经历赋予她的淡定,比起她出具的鉴定结果一次次引发的震撼全网的波澜,实在是太过悬殊。
趁着三八节,致敬王琴和她的同伴们,致敬所有了不起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