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医疗打假在职场碰壁,他被北医三院解聘
今年入职衢州一家医院,又很快被抹黑举报
是谁在一直盯着“揭黑”医生张煜
本报记者 张蓉 张苗 文/摄
张煜工作照 访者提供 |
张煜 |
短短三周,“再就业”的“揭黑”医生张煜又脱下了白大褂,从老家衢州的一家区级医院离职了。
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向医院核实得知,张煜医生已于3月5日向医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意愿,其本人日前已离岗。
张煜曾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2021年,他撰写长文对上海某医生进行“医疗打假”,质疑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从此卷入舆论漩涡。
“揭黑”后职场碰壁
“我睡不好觉,还是很迷茫”
去年2月,张煜被北医三院解聘,此后,面试过十几家医院和医疗企业,杳无音讯。直到今年2月中旬,张煜独自回到家乡衢州,才重回医生岗位。他说,如果家乡的父老乡亲信任他,不需要跑去杭州和上海,他会努力制定方案,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生机。
可入职三周,坐诊仅一周,3月5日,张煜又无奈地提出离职。
当天,张煜从家“逃了出来”,来到杭州散心。3月7日一早,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在杭州一家酒店见到了张煜。
“我已经好几天睡不好觉,来杭州才好点,可还是很迷茫。”张煜面容憔悴,即便在黑色边框眼镜的遮盖下,依然能清晰看见他双眼里压抑的情绪。
“我在想,当时是不是不应该告诉大家我做回医生了。”说这话时,复杂的表情爬到张煜的脸上,遗憾、后悔、委屈、不解、愤怒……
2月25日,被北医三院解聘一周年之际,张煜在私人社交账号发文,讲述自己终于在家乡衢州重回医生岗位。
“时隔一年,当我重新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内心挺激动的,也很高兴,终于有机会再当医生,终于可以继续治病救人。”张煜说,彼时,他作为专家被引进衢州市某区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还有一个平台,可以获得人和物的支持,帮助我做很多想做的研究。只是,不得不远离在北京的妻子和儿女。”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过去一年,张煜在求职中不断碰壁,“简历投出去几十次,前后聊了十多家医院或药企,等来的却是一次次婉拒与失落。尽管他们一开始对我印象很不错,但知道我‘揭黑’的事情后,大多数单位都有顾虑。”张煜觉得,自己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已经变成一个麻烦。
无奈之下,张煜甚至想过改行,并硬着头皮去应聘医疗编辑。
医疗媒体的人吃惊地问:“你真的想做编辑吗?”张煜想了很久,没有答复,可内心的答案始终如一。
自16岁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张煜学医、从医已有23年。这个当年父母一手帮张煜填报志愿的专业,早已成为他心底的热爱。“我只想重新当回医生,想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处于困境的患者,然后靠劳动获得合理的报酬,支撑我的家庭,仅此而已。”
家乡曾接纳了张煜,还给了他如愿以偿的工作。
张煜记得,入职前,当自己提起“揭黑”往事时,衢州市那家区人民医院一位院领导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那我们就一起去面对麻烦。”
删除发布的医疗科普内容
“我的自尊心不允许”
只是,他们都想不到,麻烦来得这么快。
张煜说,就在自己发文说回归医生岗位后不久,不明身份的人又开始针对他,并向医院打来恶意投诉电话,“这一次,说我在某个地方非法行医。可那地方我几十年都没去过。”
过去近两年,张煜时常收到相似的莫名投诉。
“有段时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投诉电话。都是陌生人,他们要么把我写的科普文断章取义,进行曲解攻击,要么编造一个理由,比如说我非法集资……可我得为此一遍遍写材料、汇报情况。”在北医三院的最后一年,张煜的生活陷入反复的回答与解释。
“任何机构都渴望稳定、和谐的状态,不希望有风险因子存在。”张煜不堪其扰,而他所在的北医三院最后也选择远离他。
2022年2月,北医三院多个部门要求他删除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等所有个人社交账号,从此不再在网络上发声。
张煜时常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各类医疗科普文,如今,在各大平台拥有数十万粉丝。“删除我多年的心血,我肯定不答应。”“我写的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为社会公益,更应该发声。自尊心不允许我这么做。”
三天后,也就是2022年2月25日,张煜正式收到解聘通知。
张煜说,早在2021年,自己决定撰写“揭黑”长文前,他已经做好了将因此被开除的心理准备。
张煜感觉,那之前,北医三院对他的疏离已经持续许久。自2021年4月“揭黑”事件后,他从肿瘤内科被调到住院部工作,离开肿瘤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小组。
一年后,在张煜几经辗转、兴致勃勃地计划开启新生活的时候,同样的情形再次上演。
“我以为过去的一切都结束了,但别人不想放过我。”张煜在家乡衢州做回医生后,指向他的批判又席卷而来,舆论再次发酵。
3月3日,接诊20多位患者,完成入职后的第一周出诊,张煜暗自决定主动辞职。两天后,张煜向医院提出辞职。“入职前,我说过,如果真的给医院带来麻烦,我会主动离开。现在,也算兑现诺言了。”
再也做不到闷声不吭
“不会再公开实名批判医生”
提出离职后,张煜“逃”到了杭州。张煜觉得无法面对母亲,更愧对妻子和一双儿女。
过去近两年,张煜陷入永无穷尽的指责,“揭黑”以及在聊城假药案中的发声,让张煜遭遇持续数周的网暴。“我的内心已经被磨砺得更强大了,我不怕,可是,那些流言蜚语对我的家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张煜回忆说,妻子和13岁的儿子曾拉着他的手,哭着劝他“别再管别人的事了”。
他自责、内疚,长久睡不着觉。张煜说,他从不后悔在2021年发布了那篇“揭黑”长文,也不后悔为许多患者发声。张煜说,读书期间,自己一向是温和而乖顺的人,很少对别人说的话提出质疑。可随着年岁渐长,“知道的多了,看见的多了,忍不住要说出来。”
全国医生经常开学术会议,交流病例经验。张煜说,他有时能在同行展示的优秀病例中发现问题。
五六年前,张煜终于尝试着在会上大胆提出质疑。“在提问环节,针对专家分享的一个病例,我一次性罗列出5个问题,我说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全场哗然。”张煜说,站在台上的专家支支吾吾起来……
那一天,轮到张煜上台分享时,“讲话过程中,各种被挑刺,说照片拍得不清楚之类的。”张煜记得,直到主持人提醒大家不能擅自打断,自己才得以把病例讲完。
张煜吃过“说出来”的亏,但再也做不到闷声不吭。张煜说,“今后,我不会再公开实名批判医生,但如果再碰到医疗中的错误,我仍然会指出来,只不过是在私下里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