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服务,让公交的路越走越宽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杭州的定制公交服务反响热烈。这是一项新事物。此前,北京、武汉等城市也进行过定制公交试验,效果不错。
定制公交何以流行?得以支撑的力量是什么?据报道,在服务推出的第一天,杭州公交热线后台就收到了来自月塘璟宸府小区居民的400多条诉求信息,需求迫切。
这个实例说明,对于群众反映的出行难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理应看得见、跟得上、做到位。唯有这样,一个城市的交通网线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脉络,关照着百姓冷暖。
进一步而言,这不仅是公交系统为民办实事,更是一个城市致力于提升市民交通幸福指数、打造宜居城市的意识反映。因此,定制公交的推广,是实实在在的城市善治内容,令人感佩。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种施加于群众身上的“恩惠”。一方面,定制公交带有极强的便民价值,打上了改进工作作风的烙印,另一方面,定制公交也是公交系统努力改善用户体验、积极“获客”的一种探索。换言之,这是发轫于城市交通体系之内的一场改革。
公交系统通过调研和实践,看到了隐藏在常规路线之外的市场,找准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效益的路径。而这样的探索抑或改革,予人以深刻启示。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商丘、漠河在内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公交停运风波。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经历了多年前的上一轮市场化改革之后,相关领域缺乏改革探索精神,公交服务质量下滑,线路老化,疏离于民生需求之外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由此,新一轮公交改革可谓箭在弦上。
事实上,当公交公司对运营思路甫作改良、调整,就立马赢得褒奖性民声,意味着这种努力方向完全靠得住。只要坚持不懈地研判、深化,公交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而无论是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还是像有些地方那样推行公交公益化,基本要求并不会改变,那就是:贴近群众、接地气。
城市公交网规划,当然要保持基本格局和稳定性,不能紊乱。但旧有的那种我提供什么线路你就按照什么线路坐车的保守、僵化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新形势。针对群众反馈,盘活资源、灵活应变、强化服务,才是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