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潮新闻·全国两会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答中外记者提问

政府工作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
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昨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目标和工作重点时,李强指出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与全国人民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谈增长目标

  需倍加努力,打好组合拳

  今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有关具体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基本取向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具体来讲,要打好这么几套组合拳:一是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二是扩大需求的组合拳;三是改革创新的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谈有利和不利因素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中国发展确实有很多优势条件,今年我们的困难也不会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时候、哪一年没有困难呢?我们从来都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实现新发展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谈民营经济

  环境越来越好,空间越来越大

  “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其实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强调。对此,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谈“四千精神”

  时代呼唤谱写新的创业史

  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我相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能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创业史。

  谈人口问题

  “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都超过1500万,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谈改革开放

  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还是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谈对外开放

  中国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

  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无论外部形势怎么变,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今年,我们还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开放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投资兴业。

  谈中美关系

  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这几年在美国国内有些人在炒作两国“脱钩”的论调,有时还很热,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从这种炒作中受益。去年,中美贸易额近76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谈政府工作

  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谈工作作风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

  谈审批管理

  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钱江晚报 潮新闻·全国两会 a0003 政府工作要贴近老百姓实际感受
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2023-03-14 25520660 2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