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潮新闻·评论

共享之下,莫把校园当公园

  农林类院校,校园内的花草植物看似普通,实际有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标本与论文素材。如果被人当野菜挖走了,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就遇上了这样的难题。适逢樱花盛开时节,校园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一些大爷大妈进校忙着挖野菜。有的同学担心,大爷大妈挖的可能不是野菜,而是自己种在河边的实验物种。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并引起了校方关注。3月21日,南京林业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回应,樱花节学校对外开放,个别人出现不文明行为,已安排巡查并加强周末安保。

  说起樱花,校园美景中最负盛名的应该是武汉大学了。其实国内的不少高校,都有相当惊艳的景观。北大的未名湖、厦门大学的情人谷、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每逢春夏季节,都是游客参观的高峰期。而每到这个时候,校园管理和游客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进而就引出一个话题:大学校园到底该不该对外开放?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一向兼而有之。开放派认为:大学具有社会属性,应该承担社会功能,何况开放、兼容等理念,一直都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校园开放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而另外一派一直以“干扰教学秩序,影响校园安全”等理由反对。这次南京林业大学的“挖野菜”事件,又使这个话题的争论加剧。有人说,你看看,校门打开了,游客蜂拥而至,素质参差不齐,现在都影响到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了,谁来负责?

  必须承认,这对学校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挑战,是一个棘手的现实难题。而面对新问题,应对是必不可少的——游客进校园,我无法阻止,但我安排巡查加强安保是可以的。显然,这是大学应有的态度,学校的管理能力也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而大学之大,正是因为兼容并包,所以它的教育责任也并不仅仅限于校园之内。

  校园开放的目的在于教育本身,是与社会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不能因为遇到了管理难题,学校就关上了“开放”的大门,成了无法踏足的禁区。一个校外人士,进入校园,不仅是观赏风景的游客,更是一个学习者、受教育者,对校园文化和规则要有敬畏之心,决不能把校园当“公园”,败坏神圣殿堂的风气和学习环境。

  大学景观成为风景名胜,固然是一种荣耀。但只有当社会、教育者与游客都不忘校园开放的目的和意义,校内校外每一方都互相理解、尊重、包容,校园美景才会真正为社会共享。与此同时,这种荣耀亦不会成为大学不能承受之重。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评论 a0015 共享之下,莫把校园当公园 2023-03-23 钱江晚报2023-03-2300007 2 2023年03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