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潮新闻·在浙里

跑去贵州山里,一待就是半个月
蹲在小溪边,用一根20元鱼竿治愈心情

钓鱼,为何成了他们的快乐密码

垂钓于贵州深山里的水库 陈健自拍
刘宁钓上的第一条鱼
小物钓装备

  前不久在金华婺城区举办的一场全国钓鱼人运动会,在钓友圈里刷屏了。来自全国的近千名钓鱼达人参赛,争夺百万大奖。

  不过,对于更多人来说,钓鱼不只是一种竞技,而是一种治愈。有人跑去贵州山里,一待就是半个月,有人拎着帆布包,蹲在公司门口的小溪边,只需一根20元的鱼竿,同样能收获好心情。

  根据中国钓鱼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爱好者。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钓鱼”,跳出的相关笔记就有92万条。他们之中,有为钓鱼一掷千金的中年人,也有常利用午休间隙在公司附近“小物钓”的年轻人。

  钓鱼,为何成了他们的“快乐密码”?

花七八万买过路亚艇,只为每周钓上一两天

  钓鱼分季节。

  阳春三月,春江水暖,但对于陈健(化名)来说,他的野钓时间还未到。最早要到四月,随着鱼儿活性增加,他至少会“失踪”半个月去钓鱼。

  56岁的陈健是永康人,年轻时办过企业,如今算是“退休”在家。“失踪”的那段时间,他会躲进贵州深山专注钓鱼。

  他最近四年野钓的地点是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红水河的一个支流区域,需要先乘坐高铁,再租车自驾。从罗甸县城出发,还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

  陈健选中这里,无非是看中山清水秀、水源清澈。少有污染的鱼儿,口感更为鲜嫩。为此付出的代价,除了来回耗时耗力,还有每天150元“租金”——钓鱼点类似农家乐,需要花钱食宿。

  跟他一样“为鱼疯狂”的人不在少数。那个点共7组钓鱼台,每组可容纳4人,人多时天天爆满,连附近公共场地也开放接待。

  有一个来自长沙的退休老局长,一来就待上大半年,最少也要三个月。来自贵阳附近的钓鱼人,也有短钓两三天的。像陈健这样一待半个月的也不少见,老婆常“吐槽”陈健太痴迷钓鱼。

  陈健钓鱼的作息时间通常是这样的:晚上八九点天色渐暗,带着鱼竿出动,钓到凌晨一两点收工;第二天上午九十点钟起床,收拾一下头天晚上钓上的鱼。

  这样的日常,陈健并不无聊。他钓鱼时会带上小音响,听点音乐喝点茶,尝一尝“上塘鱼”(表示刚刚钓上来的鱼)的鲜。

  在陈健自己看来,相比刚入迷的那几年,对于钓鱼,自己已逐渐“平和”。

  “一开始去千岛湖钓鱼,千岛湖禁渔后,又改到丽水云和紧水滩水库,还去海南海钓。”为了适应不同水域不同鱼种,陈健准备了20多根鱼竿,有的需要从日本定制,竿子配上垂钓轮,一套六七千元不算贵,关键一等就是大半年;他甚至花七八万元买过一艘路亚艇,一年光保管费就要3000多元,只为每周能开着在水库里钓上一两天。

  对于装备的沉迷,同样适用于其他钓鱼老手。比如陈健定制的一款第一代鱼竿,在闲鱼上的价格比原价还要高。

家门口就能玩的“小物钓”,吸引年轻人“入坑”

  当你以为钓鱼只是中年男人的爱好时,却发现身边的年轻人也玩出不少新花样。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钓鱼”跳出的92万条笔记中,“小物钓”因为装备小巧又容易上手,吸引一大批女生“入坑”。

  骑着一辆复古自行车,带上两个小箱子,其中一个放置午餐、茶饮和小桌板,另一个摆放鱼竿具及饵线组——这个场景,就是兴起于日本的小物钓。小物钓搭配晚霞、溪流,成了年轻人的新型解压方式。

  小物钓,针对的就是小鱼,最先在B站等视频网站上火出圈。

  “90后”姑娘刘宁(化名),是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在躺平还是内卷之间,她选择了钓鱼。起初,因为看到了一则来自日本的小短片,一位喜欢露营的女生在野外钓鱼、烹饪,她瞬间被“种草”。

  今年春节后,她购买了装备,开始试水。

  “第一次钓鱼是春节回家时,可能因为天气太冷,一个多小时没有钓上一条鱼。”但2月4日立春日,天气回暖,刘宁钓到人生中的第一条鱼,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太快乐了。”配图是一只透明观鱼盒里,一条小鳑鲏游得悠然自得。

  不到两个月,刘宁不断刷新钓上的新鱼种,已经可以在小红书分享心得了。

  相比台钓、路亚动辄一大堆装备,小物钓门槛更低——一根鱼竿配上鱼线,挂上挂钩,套上带有腥味的鱼饵,就能说走就走。“便宜的鱼竿,网上只要十几元,好看的也就两三百元。”鱼竿收纳后,长度只有三四十厘米,往工作包、帆布袋里一塞,容易携带。

钓鱼却又常放鱼走

他们究竟钓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快乐。”陈健的家里,常用的鱼竿、鱼饵被整齐收纳。他的钓鱼时间,从起初一周一两次,缩减到了一年一两次。狂热过后,他更在意的是每一次的体验,“钓多少无所谓,大小也不在意,当然,能钓到大鱼还是会惊喜。”

  陈健钓到过15斤的大鱼,那种成就感记忆犹新。

  去年10月,陈健又去了一趟贵州,钓上来的鱼做了七八十斤鱼干,空运回家就花了700多元。“为钓鱼花的钱,多少鱼都能买回来了。”

  前段时间,陈健的钓友圈里,有人在义乌一处水库里钓到两条野生鲈鱼,其中一条重5斤左右,算是“大货”。“但这条鱼已经有鱼籽,就放生了。”对于陈健他们来说,垂钓的意义,远不在“鱼”本身,而是其中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放生也是刘宁最常做的事。她选择的无倒刺鱼钩,就是为了减少对鱼儿的伤害。通常拍完照,就会让鱼儿回归溪流,偶尔送给路过的小朋友。

  最近刘宁的乐趣,在于不断解锁钓上来的新鱼种。“目前解锁了五六种,一边看鱼类图鉴一边学习分辨,挺有意思的。”

  轻轻把鱼竿放下,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上鱼的瞬间,感觉大脑分泌了很多多巴胺,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快乐全都不见了。”刘宁形容,这是钓鱼的“魔法”,“专注于一件事,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在大自然里积蓄能量。”

  满足感,还来自于对旁人的影响。钓鱼时,她曾被阿姨围观,被追着要联系方式问“攻略”。身边的同事,跟着她感受过钓鱼的治愈……


钱江晚报 潮新闻·在浙里 a0006 钓鱼,为何成了他们的快乐密码 2023-03-29 钱江晚报2023-03-2900007;钱江晚报2023-03-2900015;钱江晚报2023-03-2900018;钱江晚报2023-03-2900017;钱江晚报2023-03-2900009;钱江晚报2023-03-2900013;钱江晚报2023-03-2900010 2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