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潮新闻·焦点

37年前完成京杭大运河无动力首划,用时42天划行1794公里
今年杭州亚运会即将召开,他们想弥补当时的一点遗憾

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两位六旬老人想再次“奇幻漂流”

徐水强(左一)和蒋卫民(左二)接受媒体采访
他们在运河划行,桥上有不少市民围观
徐水强和蒋卫民在岸边休整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至此,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真的太好了,我想沿着运河从北京划回杭州。”4月8日,62岁的杭州市船艇运动协会秘书长徐水强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记者。

  就在2个月前,两名零划船经验的B站UP主买来充气船、救生衣从杭州下水,自称“计划用一个半月沿京杭大运河划到北京”引发网络关注,但还没出杭州就被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拦下。

  对于徐水强的话,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又是一场闹剧。但37年前,25岁的他和朋友蒋卫民,确实曾划着皮划艇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用了42天、划行1794公里,完成了国内首次以人力漂流大运河的奇妙之旅。

  “办好审批手续后我会跟蒋卫民再次结伴而行。”徐水强说,“因为北京举办过亚运会,杭州今年也将举办亚运会,从北京回杭州是一种亚运精神的传递。借此让更多人关注杭州、关注亚运、关注水上运动项目。”

当年他们没有任何后勤保障

拿着地图就出发了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一股大江大河漂流的热潮,首位长江漂流者尧茂书的事迹更是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也深深影响了杭州户外运动爱好者蒋卫民。

  1986年,皮划艇这项运动在国内并不算普及,当时也从未有人实现过以人力为动力漂流京杭大运河的记录。

  蒋卫民找到了当时担任杭州市体育局皮划艇教练的徐水强,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用皮划艇沿京杭大运河一路从杭州划到北京去。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比较了解,对它有种天然的感情。京杭大运河很长,但没有长江黄河那样险,危险性不大,只是比较艰苦。”徐水强告诉记者,对皮划艇爱好者来说,这是一项挑战,也很有意义。他们想借着这个第一的名头,推广皮划艇项目,让更多人知道。

  当时,身边了解皮划艇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性,挺惊讶。

  为了顺利成行,两人做了充足的准备。徐水强从十几岁时就开始训练皮划艇,技术自然不在话下,蒋卫民则为了漂流运河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训练。

  在当时的杭州市半山区体委、杭州市船艇运动协会、杭州中药二厂(青春宝前身)等单位的支持下,他们争取到了2000元赞助费,采购了露营设备、药品、干粮和皮艇修补工具等物品。

  乘坐的皮划艇是杭州市体育局的比赛用艇,玻璃钢材质,6.5米长的双人艇,重18公斤。

  1986年8月,带着30公斤重的行李,拿着书店买来的地图和单位开的介绍信,两人从杭州城北皋亭坝下水,没有任何额外的后勤保障,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大运河漂流。

一路上风餐露宿,漩涡沙洲险象环生

  出发前他们研究过地图,对航行路线有大致把握。

  每天计划着划多远,到哪个地方好补给,几天后能到哪儿休息一阵,都考虑了。

  江南水网密集,走弯路是常有的事。看着地图和指南针,发现走错了马上校正。

  一路上他们见证了各地的山水和风土人情。江南一带运河两岸有许多古镇,小桥流水,风景秀美。到山东地界,码头泊位、沿岸建筑,彰显大气。

  徐水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苏北,水质相当好。“我看渔民直接从运河里舀水煮开了喝,当时真觉得挺惊讶。”

  出发时正值8月,白天特别热。开始每天能划50公里,后来体力消耗大了,划不了这么远,他们只好努力坚持。徐水强坦言,到了中午就得停下来休息,怕中暑,顺便找些吃的。大多数时候两人都在啃干粮,极偶尔时能在河岸附近找到小饭店吃顿好的。晚上,就在岸边搭帐篷露营。有时因为夜里凉,还会闹出感冒、拉肚子的小插曲。

  从梁山东平湖一带进入黄河,“黄河水流湍急,遇到好几个漩涡,船一下去立刻就漂了!根本刹不住,被水带得直接往下漂了十几公里。”徐水强说,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有冷静应对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危急关头控制住了没翻船。“一旦人和皮划艇分离,水流那么急,就很危险了。”

  看似安全的沙洲也隐藏危险。“有一回,我们在黄河河段看见沙洲,蒋卫民很兴奋,想站上去看看,结果一走上去就往下陷!我急忙把桨递过去,慢慢使力把他拉上来。”徐水强说。

  漩涡、沙洲,至今回想起来他还感觉仿佛劫后余生,“也是得亏我们算有些经验,有一定安全意识和应对预案。”

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后,他们想弥补心中的遗憾

  过了黄河,惊险刺激告一段落,新的困难又冒出来。1986年,黄河以北的运河段,沧州、德州附近,河床干涸。没水,船不能划,他们就把皮划艇扛起来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再放下去继续划。后来扛不动了,就借当地老乡的马车拉着走一段。碰到有水再划,没水就再上岸想办法。

  就这样重复了无数次,折腾了近200公里,靠着沿途老乡的热心帮忙,他们走过了山东、河北、天津,漂流接近尾声。两人的壮举也逐渐传开,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话说运河》制作组采访跟拍。1986年9月,两人在北京东便门外的河边上岸,这段京杭大运河奇幻漂流由此划上了圆满句点。

  那年徐水强25岁,如今,37年过去了,他已经62岁,而蒋卫民也有60岁。

  当年大运河部分河段干涸,不得不改走陆路,两人心里总有些遗憾,曾约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从北京划到杭州。“今年恰逢杭州亚运会,是个很好的契机。”徐水强说,首先要保证运河漂流合法合规,这就需要和沿线地方政府做好申请审批工作。

  其次,要加入一辆后勤车,做足保障工作。此外,还可以和沿线城市水上俱乐部合作,呼吁当地水上运动爱好者加入运河划行,从杭州到北京就能组织起贯通大运河全程的大型活动。

  “对我们个人来说,圆了年轻时候的约定。往大处讲,对水上运动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可以和当地的旅游结合起来,带动经济发展,也是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发扬。”徐水强说。

  如果说37年前,两个年轻人沿着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划船到北京,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持,现如今,已过六旬的他们决定从北京划船到杭州,考验的则是意志,是亚运精神在两座城市间的传承。


钱江晚报 潮新闻·焦点 a0002 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
两位六旬老人想再次“奇幻漂流”
2023-04-10 25613895 2 2023年04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