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潮新闻·大健康

你从一名引进人才的融入
可看出她的包容
你从一个新生项目的壮大
可看出她的雄心

  十年前,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公立医院于钱塘江南岸拔地而起,迎来了它的第一位患者。自此,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掀开了中国医院多院区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后,这个年轻的院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行稳致远。多院区同质化发展,门急诊量增长率115.91%、出院量增长率231.02%、手术量增长率181.05%、接诊患者数亿人次……不断刷新的医疗成绩单,质与量的蜕变成长,对标国际水平的管理服务,彰显了浙大二院蓬勃的生长力。

  “十年精彩蝶变,文化是它的原动力。‘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经历154年的洗礼淬炼,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位浙二人心中。”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这始终引领他们济人寿世,福泽桑梓。

  翻开这一页崭新的篇章,我们看到,传承包容、开放创新、责任担当、尊重关爱这四组关键词贯穿始终,生生不息。

从西北到江南 从包容到交融

外来的他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2021年12月,师出名门,从医22年、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易成刚与西北老家告别,奔赴千里之外的杭州。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他拥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

  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在陌生的城市开启职业的新征程,这位地地道道的西北汉子不是没有过担忧: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意味着要重新开始建立人际关系,同事们好相处吗?作为科室主任,他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医院领导层会对他这个毫无背景的新人给予支持吗?

  随着新工作的开展和与同事们的深入交流,易成刚悬起的心逐渐落回了原位。院领导在他报到之时就表达了全力支持他建设学科的决心,鼓励他大胆做出新尝试;科室的前辈奔前跑后,主动帮他对接其它科室,让他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同事们担心他吃不惯口味清淡的杭帮菜,常邀请他去家里做客,餐桌上铺满辣椒和红油的菜肴让他觉得“像回家一样”……包容,刻在这家医院的基因里,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他的工作和生活中,让他很快产生了归属感。

  和许多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的青年医生一样,易成刚也渴望在新的平台大干一场。他所在的浙大二院整形外科是浙江省范围内成立最早的整形外科,创始人马奇教授在国内整形外科领域赫赫有名,是出现在《整形外科学》这本教科书上的人物。马奇教授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带领科室更上一层楼,在国内整形外科排名中跻身前列,甚至推动全省的整形外科能力向前发展。如何让医学人才、教育科研底蕴深厚的浙大二院整形外科延续往日辉煌?接下科室主任的接力棒后,这样的重担就落到了易成刚的肩上。

  “整形外科手术一般分为正畸修复方向与医美方向,浙大二院整形外科在传统的修复方面实力强大,但在近年来兴起的医学美容方面尚待发力。场地、设备、人员等问题都阻碍着科室的发展,只有补足短板才能迎来生机。”易成刚说。于是,白天看诊、手术,晚上和同事讨论科室发展规划成为了那段时间他的工作常态。

  本以为从规划到落地会经历漫长的过程,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医院迅速做出了反馈,“蓝图”上的设想一项一项成为了现实。“院领导主动告诉我,新院区有一块场地很适合我们科室,一下子就给我们找好了‘新家’,让我们有充分的施展空间。”与此同时,临工部快马加鞭,8台崭新的激光设备在这里“上岗”;人事部发出招聘启事,为科室广纳人才,陆续增加了7名专业医生。

  “不论是领导层还是职能科室,抑或是临床医护,大家的理念和目标都很一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易成刚说。如今的整形外科拥有40个常规住院床位,3个美容中心,6大医疗组。前来求诊的人络绎不绝,科室年均门诊量超20000人次,年均手术量近4000台。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让易成刚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加入浙大二院的两年里,易成刚路过医院大门外的铜像时,总是会驻足思考一会儿。那是一百多年前,时任广济医院(浙大二院前身)院长梅滕更和中国小患者互相鞠躬的场景。“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这一跨越一个半世纪的医院价值观从未改变。而这样的文化,也将在一代又一代浙二人的努力中传承。

  打通从“引”到“育”到“留”,浙大二院通过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已面向海内外引进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等百余人。由此构筑起的临床科学家人才蓄水池,将成为新时代健康事业提速发展的原动力。

秉承开放创新精神

日间手术开启“狂飙”模式

  在浙大二院心血管介入中心,心血管内科团队仅用30分钟,就为79岁的老人换上了“心门”,让他重获新生。

  老人因为先天二叶瓣畸形导致主动脉瓣严重狭窄,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心内科专家用一根粗不过圆珠笔芯的导管携带人工瓣膜,从大腿根部穿刺,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脏的病变部位,随即,人工瓣膜像伞一样缓缓打开,取代原本已损坏的瓣膜在人体内工作。

  当天上午10点进入导管室,12点回到病房,下午4点老人便可离床下地,慢慢行走。第二天下午,他已在家人陪伴下回到了家中。“真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我爸隔天就康复出院了。”电话那头,老人的儿子有些激动。

  老人所体验的是浙大二院从2005年就开始探索尝试的日间手术诊疗。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全流程的手术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开展的医疗服务模式,日间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和使用医疗资源,对患者来说,减少了院内感染的风险,减轻了经济负担;对医院来说,床位的周转率不断加快,医疗效率大大提高;对社会来说,日间手术让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更多人服务,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浙大二院从2009年开始正式推行日间手术,是国内最早在真正意义上设置日间手术病房的医院。2020年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效率医疗改革”在全院掀起一股风,浙大二院在原有日间手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全省率先推出“48小时快速康复手术”,将更多的三四级手术纳入日间手术管理并常态化开展。就连肿瘤切除手术,也可以在“日间”做,从入院到出院不到2天。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推行,适用于日间手术的病种越来越多。目前,浙大二院在多个院区都设置了日间手术病房,共有200多张床位,覆盖23个临床科室,包含所有外科科室和部分内科科室。2022年,浙大二院日间手术量超过4万例,占全部择期手术量的35.04%。

  “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时间,让病人在医院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护士长钱维明说。

  下转15版


钱江晚报 潮新闻·大健康 a0014 你从一名引进人才的融入
可看出她的包容
你从一个新生项目的壮大
可看出她的雄心
2023-04-12 钱江晚报2023-04-1200016;钱江晚报2023-04-1200020;钱江晚报2023-04-1200019;钱江晚报2023-04-1200018 2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