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区遍布科学场馆,点燃青少年求知热情
“1+10+N”新模式
打造基层科普阵地
本报记者 姜赟 通讯员 陈静 邓璐佳 李佳璐
在台州路桥区金清镇疏港大道路桥段,有一间特别的草席体验馆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原来只是当地兴欣席业公司内部堆放杂物的地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路桥区第一家草席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场馆内,详细地展现了从草席文化的原料发展、制造工艺进步到文化溯源。
拥有“中国编织凉席之都”美称的金清镇,早在南宋时期就凭借皇家贡品——金清镇草席享誉大江南北,如今作为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清镇每年生产的凉席占了全国总量的80%以上,畅销国内外。
这得益于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大力推进的“1+10+N”基层科普阵地建设计划——“1”即建设区综合性的科技馆,“10”即各镇(街道)科普教育基地,“N”即村居社区、学校、企业科普馆、科普长廊等阵地。金清镇的草席博物馆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将非遗文化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场馆建设的作用,定期组织科普教育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涉及天文地理各学科,打造71个科普教育基地
目前,包括草席体验馆在内,台州市路桥区共有各类科普场馆71个,按主题归为科技、健康、应急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科学5类,涉及天文、地理、航模等12大类子学科,基本形成各级科普教育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各类小型专题科普场馆为支撑的现代科普设施体系。
记者走进路桥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最新的成员——螺洋小学智航中心内,小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体验的同学们演示动感模拟飞行器的操作和使用,讲的同学激情飞扬,听的同学聚精会神。“这里有很多好玩的小实验和小游戏,还能沉浸式体验飞行、玩航模组装互动游戏,真的非常有意思。”一位学生兴奋地说。
螺洋小学智航中心去年投入使用,并于近期全面开放。该场馆共有两层,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分飞天探秘区、飞天寻梦区、模拟飞行区、船模科普区。整个场馆的主题定位于航空航海,这得益于螺洋小学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优秀的科普成绩和充足的国防教育资源。
螺洋小学梁定军校长告诉记者:“青少年作为科技创新的后备人才,也是科普教育的主要群体,我们学校智航中心的成立既是全区建设科普示范区的成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让青少年群体在实践中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心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如今,智航中心成为了螺洋小学的“新教室”,在这里,学校积极开展科技节、课后托管科技社团活动等微课程,定期组织班级进行科普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参观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我们路桥区已基本形成各级科普教育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各类小型专题科普场馆为支撑的现代科普设施体系。”路桥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罗萍说,“接下来,路桥区科协将继续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和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服务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日前,一辆满载科普展品的科普大篷车驶进了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下梁小学,宽阔的球场立刻成了校园里人气最高的地方。在科技馆老师的指挥下,小型仿人机器人、遥控飞机、机器狗机器人一一亮相,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球场上时不时发出一阵惊呼声和掌声,同学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被点燃了。
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路桥区的校园里。本学期开学时,台州市路桥区南官小学的同学们就看到了满载科学知识的科普大篷车。大篷车在校园停留了一天,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喜欢的项目中,感受科技的神奇与魅力。神奇泡泡、液氮礼花、声音实验室,奇妙的实验现象令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争先恐后地举手与老师互动,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还好好体验了一把科技带来的乐趣。
路桥区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剑表示:“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每次大篷车开进学校,学生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这就是活动的最大意义。”
作为“1+10+N”基层科普阵地建设计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路桥区每年科普大篷车进村社、校、企40余次,提供科普服务20.5万人次,成为全市唯一受中国科协奖励价值10万元大篷车展品的县(市、区)。
王剑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路桥区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实体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区域内综合性的科技馆成为路桥区当前的工作重点,今年刚刚竣工的区科技馆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规划设计和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主要立足科技实践教育,面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重点突出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其中创客空间700多平方米,互动展厅1200多平方米,同时还设置了10个科普教室,为前来参观的民众、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预计不久之后完成科技馆布展并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