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潮新闻·读城记

西湖区有个“老漂”幸福书院,是老人们的兴趣班
大的年过九旬,小的也有六七十岁

一群杭州“老漂”,“恰同学少年”

“小周同学”周伯鑫给同学们画画
社区开设了舞蹈班、瑜伽课等课程

  本报记者 方力 吴煌 通讯员 章晓亮 金香纯 黄雯

  几十年后,再次有了“恰同学少年”的感觉,简直让人生发光。

  “老年人天天在家看电视很无聊的,现在我很充实也不孤单,人也年轻了好几岁。”78岁的湖州人周伯鑫,是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阳光社区“老漂”幸福书院新来的同学,他穿连帽衫、戴鸭舌帽,看上去神采奕奕,大伙儿管他叫“小周同学”。

  他很会画速写,在他的笔下,人物神态举止生动,跃然纸上——手举折扇露齿微笑的赖老师;捧着茶杯,享受精致下午茶的谢老师;藏在花丛中笑容灿烂的叶老师……

  “老漂”同学圈是怎样一种存在?记者走进了幸福书院。

开学一个多月后

他成了班里的明星

  周伯鑫自小热爱速写,几十年下来,作品数不胜数,退休后更是如痴如迷。他给同学们画速写画像很快,大多利用课前十分钟或者课间休息间隙完成,平均十分钟就能画好一幅。

  4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时,幸福书院的班委吴永毛做模特,周伯鑫现场展示,寥寥数笔,就把人物的神韵勾勒出来了。

  “我们幸福书院有50多个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最大的93岁,我73岁,算是小吴同学。”吴永毛笑着告诉记者,同学们大多因为子女迁徙到异乡。

  周伯鑫也是随女儿来杭州生活,已有三年多。今年年初,女儿了解到社区有个“老漂”幸福书院,能帮助外来老人快速融入当地城市,便为父亲报了名。

  今年三月开学时,周伯鑫拿到满满当当的活动表,很是惊喜。开学一个多月后,他就成了班里的明星——他为同学们画速写,收藏笑颜,一发不可收,赢得了一批粉丝。

  他用心观察同学们的情绪和举动,由此每根线条都有了灵动的节奏。“老漂同学的真诚和热情十分感染我。画画之前,我会先构思,按照画面情节需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故事,再动笔,这样画出来的就都是‘活’的人,带有不同感情的人。”

  书院坚持每周三下午活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除外),年均开展40场次,比如设立“老漂心吧”、“老漂学堂”,开展兴趣班或是组织专题学习。

  “我刚来杭州帮忙带外孙时,内心难免有点孤单。” 周伯鑫说,“现在每天都盼着周三来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每周三成了一种约定或是期待。有一次偶然写了书法,不仅得到点赞,还让我帮助居民写春联,整整28幅,很有成就感。”

几年前社区调研

激活了老年人的同学圈

  吴永毛是老学员了,他坦言,初入陌生城市多少有些孤单,但有了这个家门口的同学圈,生活就像打开了新的模式。

  这个同学圈是如何被激活的?阳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是基于几年前的一项调研。

  社区的方秀云老师是嘉南公寓老住户,原本从事社会治理相关方面研究与教学,因为日常与小区“老漂”有着深入接触,了解到多个“老漂”不如意生活状况后,方老师做了回“有心人”,到社区反映这一现状。

  “邻居家老人特地来杭州帮忙照顾外孙多年,然而,女儿女婿却又因工作而去了上海,留下两老人在杭州。因为缺少社交圈,没有朋友,孤独感与日俱增。”社工与方老师调研后发现,这样的困惑与问题,几乎普遍存在于“老漂”这个特殊群体。

  基于这个调研,阳光社区决定,以该小区为中心成立“幸福家园工作室”,并腾出社区配套用房,作为活动室,配备相关设备。人员有了,场地有了,常态活动很快聚起人心。经过几年发展与培育,阳光社区几百名60岁以上“老漂”,有近一半成为“幸福家园工作室”的同学。

社区办老年大学

请来“大牌”老师

  不仅是文新街道,西湖区转塘街道,也有类似“兴趣班”。

  最近,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云湖社区的居民们发现,社区党委书记陈芳总爱和大家闲聊,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小小的社区竟然要成立一所“老年大学”!

  据悉,社区联合转塘街道文联为老人们开设一系列文娱课程,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的师生担任老师。

  目前开设了音乐、舞蹈、国画、瑜伽等课程。其中,音乐课教授基础乐理知识和声乐技巧,舞蹈基础课教授古典舞基础身韵,舞蹈提高课进行《碇步桥》片段学习。“舞蹈《碇步桥》的授课老师赵可遇,是今年央视春晚的表演者之一。

  “要说这个老年大学的想法,还真的是聊天聊出来的。”此前,云湖社区召开了一场“云湖论坛”。大家反应很热烈,其中就有不少“老漂”,他们想学的课程也很多,舞蹈类、乐器类、美术类……于是有了想法,社区干脆成立一个“老年大学”吧!

  “家门口‘老年大学’的设立,希望给老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沟通、交流平台,真正让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陈芳说。

  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漂族”是城市的“孤岛”现象,他们的组织生活、社会参与、文化需求、精神情感等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找准其关切与诉求,尽其所能,使得城市相关公共服务、社会帮扶、社区治理等能够打通“最后一公里”,精准抵达“老漂”一族,助其快速融入城市,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已经成为社区治理新命题。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5 一群杭州“老漂”,“恰同学少年” 2023-04-14 钱江晚报2023-04-1400008;25630177;钱江晚报2023-04-1400010;钱江晚报2023-04-1400009;25630174|;25630172|;25630173|;25630175| 2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