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摸鱼”
切勿防过头
本报评论员 陈江
为防止员工“摸鱼”,有的公司恐怕用力过猛了。据媒体报道,离职员工举报某培训机构单日加班超6小时,公司管理非常严苛,“上厕所都要先报备,不在工位开除组籍。找领导交涉,他说不愿意做就走,很快会有人来顶替你。”
报道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留言:真的搞不懂这种公司存在的意义。还有人直接建议:上厕所都不自由,这样的企业,不去也罢!
或许实际操作中,情形没有单方描述得那么极端,但这样的规定差不多是存在的。近年来,员工失去“如厕自由”的消息亦不时见诸媒体。有的企业在厕所屏蔽手机信号;有的公司限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甚至还有企业对上厕所超过规定次数的员工施以罚款……这些奇招、歪招,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戳中了不少上班族、打工人的痛点。
当然,在不少公司,上班时有员工借上厕所“摸鱼”的情形是客观存在的。女员工在卫生间扎堆聊天扯八卦;男员工蹲坑打手游的亦不鲜见;还有员工会当着领导的面表演勤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客观而言,企业制订一些规章制度,防止员工“摸鱼”可以理解。但企业不能据此就对所有员工“无差别”对待,甚至在管理中手伸得过长,干涉员工“如厕自由”,既违背人性,还侵犯了劳动者基本权益。像这种离开工位要开除、上个厕所要报备的极端要求,不仅简单粗暴、不通人情,还对员工缺乏应有的尊重,更是苛刻得有些离谱。身为员工,不免感到悲哀。试问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还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其实,就心理层面而言,“摸鱼”是人性,因为“摸鱼”的快乐是即时的,能够快速给人带来满足;而工作是延迟反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才能获得“奖励”。一般情形下,人会倾向于即时满足,所以大部分人很难抵抗“摸鱼”的快乐。而一家企业,如果有为数不少的员工,都到了等着上厕所“摸鱼”的话,那作为企业管理者更应该反思:底下员工为什么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失去了兴趣?激励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不是跑偏了?
实际上,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简单计件计时的流水线作业。一些创造性强的工作,是需要一些“摸鱼”的松弛,来唤醒创造力,激发新的活力。像“上厕所都要先报备”式的管理,这种防“摸鱼”就防过头了。须知,好的管理之道,带来的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