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练摊十天,有惊喜也踩过坑
1000变1万!我们决定:捐了
本报记者 张云山 许伊雯 刘芫信 龚书弘 何慧婷 王静 何泠瑶 甘居鹏 实习生 赵敏学 视频 张鑫 丁宁 通讯员 张亚芳
记者跟兴业银行职员一起摆摊 |
5月1日,烈日当空,记者摆摊着实难熬 |
记者收到现金的心情很激动 |
记者化身夜市摊主 |
4月份,记者带着1000元去义乌“冒险”,带了两大箱子尖货回到杭州,然后转战杭州各个市场、公园甚至马路边——摆摊。
10天后,我们的挑战成功了——1000元变成了1.2万元,除去进货成本,毛利超过了1万元。
通过这次练摊,我们发现义乌货品质量不错,批发零售利润还蛮高的。当然,摆摊是个力气活,选品更是决定卖货能否成功的关键。
10天10000元是怎么赚到的
记者去淄博采访都在卖货
5月2日,摆摊小组把各自的战绩汇总了一下,发现12个人一共卖了12006元的货款,扣除进货的1986元成本,总共赚了10020元的毛利,完成了去义乌进货时定下的目标——10天赚10倍。
这10天,我们摆过夜市,去过广场公园练摊,小区里的邻居集市也有我们吆喝的声音。最夸张的是,记者五一期间到山东淄博采访最火爆的烧烤,随行的行李箱里还塞了两包饰品和手串——主业是采访,副业是卖货。
4月25日记者从义乌带回10多款样品,在杭州开启了摆摊之旅:
4月26日,在府苑社区摆摊半天,晚上抵达杭州顶流地标——武林夜市,三路记者出击,营业额达到1265元,本金是1000元,从账面看其实已经回本。记者立即又去义乌采购了小兔子玩具、鸭子泡泡机、手串、耳钉等物品,前后花了900多元。
4月27日到30日,又分别去夜市、广场摆摊,每天基本能进账五六百元。
五一假期,记者决定去运河景区摆摊,一个下午收入1000多元。晚上转战滨江星光大道闹市区的市集,客流好到没话说。算下来,一天收入2000多元。
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美女记者小许,五一期间去采访淄博烧烤,在采访之余还卖起了手串、耳钉和手链,两天卖了1000多元,把路费都给赚回来了。她说早知道义乌货这么好卖,就多带点去了。
整个假期,记者基本都在卖货中度过,还拉来了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工作人员一起“练摊”。5月1日,记者跟兴业人在杭州大运河亚运公园一起摆摊,摊位摆满了汽车模型、电动牙刷、面条机玩具、蒸汽锅等,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我们办信用卡有很多优惠,五折享美食、五元看大片等,盒马、星巴克、鲜丰水果、奈雪的茶都有优惠券,周六还有美团外卖、滴滴出行、同程旅行、12306购票、手机充值等优惠,现在办卡还送礼物。”有靓货有优惠,不少市民现场就填表办了卡。
摆摊10天,本报12名记者分成6组,前后出摊18次,收回的货款12006元,扣除进货的1986元,大概赚了10020元。
高铁票、打的费、人工费一扣
赚的钱顿时不香了
10天净赚1万元,好像赚得挺多的。但记者细算成本,好像还是“亏”钱的。
4月25日,三名记者去义乌进货,来回高铁票300元,加上在当地吃了顿午饭,180元又没了;4月26日到30日,记者兵分几路摆摊,都是没记成本的自驾车。
5月1日,记者点了咖啡解渴、买了牛肉卷当午饭,当天一小半营收被消耗光了;坐高铁去淄博采访的同事,来回的高铁票要花944元。
“现在小工也要200元一天,我们算有经验的码字工,一天300元工钱不算多吧?”同事开玩笑地说,10天12人应该要付36000元。
这样一算,手里的1万元“盈利”顿时不香了,除去人工肯定亏大了。
所以,想通过摆摊赚钱,并不容易。用之前一位摊友的话来说:“赚的都是辛苦钱。”
摆摊中踩过很多坑
想分享这些经验教训
其实从选品开始,记者就在不断踩坑。采购时自认为利润最高的发光气球,因为不会打气更不会给气球做彩饰,成为了滞销货。
其实,摆摊贩卖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收获不是利润,而是在和周边摊主交流沟通中获得的宝贵指导。
在武林夜市卖老挝咖啡奶茶的“人气摊主”可儿,提供了一些专业建议:“摆摊和开店一样,人流量和选品是决定生意好坏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可儿说,在准备摆摊之前,一定要花点时间好好研究,选择在哪摆摊,研究下人流量带来的生意是否足以支撑起摊位租金。
摆摊前辈灵儿的货都是从义乌小商品城进的,“义乌货质量不错,价格稳定,而且进货和物流都非常方便。”
另外一个教训是,记者进的货都是大路货,很难卖出高价。武林夜市里有不少人气网红摊位,以手工艺品为主,比如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卖得很火的竹筒制成的香氛蜡烛、在扇面上写字作画等……一位在夜市摆摊多年的老板一语中的:“过去靠贩卖小商品还能赚点差价,这几年就比较难了,因为价格都很透明,只有原创商品才能卖出好价钱。”
生意再小它也是生意
记者决定将赚的钱
捐给慈善机构
“市井经济其实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摆地摊是成本最低的创业形式之一,但要摆好地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表示。
对于记者的摆摊结果,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表示,摆摊能不能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其实它就是一个营商生态,我觉得生意再小它也是生意。”
而之前在义乌举行的“2023市井好货节”,集合了来自义乌小商品城几千款网货爆品和新奇特“摊货”,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和采购商。义乌通过平凡的市井烟火气,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源头货源,出厂价格,让采购商们流连忘返。
通过摆摊赚到的这1万元,打算怎么花呢?记者决定把这笔钱捐给儿童慈善机构,更好地呵护祖国小花朵的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