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加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盘活民间人才资源
带动乡村教育共富
本报记者 陈素萍
科普大风车走进强蛟镇下渔村 |
宁海抛光师评审组现场点评模具抛光实操 |
科普导师到长街岳井小学支教 |
胡陈“桃花节”、深甽“十月半”、前童“豆腐节”、桑洲“麦饼节”……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节庆品牌的打响,宁波宁海县吸引了无数游客。
成功打造地域名片的背后,其实有着一股科技力量。宁海县科协不断挖掘激活“民间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科普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将持续不断优化科普阵地、科普队伍、科普内容、科普路径,加速提升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宁海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挖呀挖出“民间人才”,助“土专家”破土冒尖
“我们这套模具很重要,成本上百万元,现在就卡在最后一道抛光工序上,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自从获评五星级模具抛光师,模具师傅鲍斯友常常接到这样的求助信息。
鲍斯友从事模具抛光20多年,手握相关发明专利。可是,在宁海这个国内首个“中国模具产业基地”,这项关乎模具整体质量的重要工序,却一直未开展执业资格(星级)评定,像鲍斯友这样的“土专家”,始终没能“破土冒尖”。
得知这个情况后,根据宁海县“民间人才千人计划实施意见”,该县科协指导模具协会进行项目申报,前年首次引入模具抛光师评级,对首批16家企业近百名模具抛光工开展执业资格星级现场测评,五星级是最高评定级别。
据悉,宁海在全省率先推出民间人才“千人计划”,评选出工业生产、文艺、农艺、非遗等各方面的三星级以上民间人才370余人,建立“民间工匠室”20余个,其中宁海平调耍牙绝技、泥金彩漆“十里红妆系列”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样,民间人才“聚”起来了。
然后,宁海又让民间人才“跑”起来,东方艺术博物馆等14个非遗传承基地均入驻星级民间人才;选派民间人才担任农村文化礼堂“坐堂”艺人,定期开展文艺和非遗展演,专题讲授农业技术、非遗技艺;同时鼓励引导民间人才赴外开店、入驻酒店、外派展演等,比如10名星级“麦饼师”已被高档酒店聘任。
最后,宁海请民间人才“带”起来。民间人才带富、带艺,带动了文创、农旅、农业科研等项目30余个,撬动产值上亿元。
精准实施“教育共富”,把科技送到乡村学生中去
几根筷子、几根皮筋和两个灌满水的玻璃瓶组合起来,一个三角装置就稳稳地“站”立在指尖上……近日,在宁海长街镇岳井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跟着老师制作“指尖不倒翁”。
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是宁海县科协送去的一堂科普支教课。2021年,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宁海县科协组织推出义务支教公益行动,以偏远乡镇学校的学生为对象,将优质的科普教育送进课堂。
“针对乡村学校缺少专职学科教师、科技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宁海县实施‘教育共富’加强科技赋能,助力薄弱区域科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科技‘脑袋’共富。县科协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专家、科普信息员与科技志愿者共同参与其中。”宁海县科协副主席胡春霞表示,这么做,只为了把科技教育送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中去。
在留守学生较多的乡镇,组织教师送课到校,形成“一校一案”的课程体系,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的科普教育。“科普大风车”下乡活动也受到欢迎,优质科学体验课、科学小实验、科普表演秀等都被送进学生课堂。
“空中飞课”远程支教,则是让城市学校优秀教师通过视频、语音、课件、动手制作等进行“城村”联动,给山区学校提供演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