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露营
不能想扎就扎
本报评论员 陈江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今后不可能这么随意了。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引起了业内专家及网友的广泛讨论。
《指引》发布后,公众对一些露营点天幕占地大、风绳太长,易绊倒孩子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吐槽最多。还有游客提出,大型天幕一拉,公园里的公共空间就成了个别游客的“私人领地”,对这种行为应该有所限制。诸多意见凸显出露营背后的安全问题、环境生态问题,亟需规范和引导。
人们要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宅在家里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于是每到周末和假日,邀三五好友,支一顶帐篷,追寻家门口“诗意”的露营方式,成为当下的潮流趋势。通过这种低成本、近距离形式的“微度假”,人们尽情享受与家人朋友相聚的喜悦,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
“微度假”风靡的同时,野蛮生长问题也愈发暴露出来。当人群散去,草地上植被损毁严重,垃圾随意丢弃,留下满地狼藉。还有人在烧烤时违规使用明火,增加了火灾风险。而有些天幕拉起后占了一大片地,风绳细长又没有醒目标识,孩子们跑来跑去容易绊倒,安全隐患极高。凡此种种无不说明,露营虽新潮惬意,但这帐篷可不是随便扎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哪些场地可以搭帐篷?露营地如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露营垃圾怎么处理?上海的这份露营指引给出了一一回答,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且鼓励在帐篷露营地安装摄像头,加强监管力度,为游客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如此一来,既给露营景区立了规矩,也给游玩行为加上了“安全锁”“文明锁”,爆火的“微度假”生活,就此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诚然,从说走就走的随意式露营,到发展出与之配套的露营文化和管理制度,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事实上,因露营旅游休闲业态火热,从去年开始,一系列规范指引迅速“补位”。全国多地相继出台条例,为户外露营立规矩,引导露营活动文明有序开展,让人们更加安全方便地体验帐篷下的快意。
有年轻人说:“当帐篷扎起来坐在里面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又活了。”显然,一顶帐篷,承载着“诗与远方”的美好愿景。如何让看上去很美的露营,走出“成长的烦恼”?无疑,为露营立下的大小规矩,都在呵护帐篷撑起的诗意不被毁坏,帮助人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