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潮新闻·大健康

一天最多要看200多个病人
这位老中医的门诊允许“插队”

  本报讯 在杭州孙泰和国医馆,资深中医专家傅才祥医师深受患者信赖,他的门诊也与众不同:找他看诊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门诊一天最多要看200多个号子;患者不用开口,通过搭脉,他能基本了解患者的病情;患者之间不忌讳讨论病情,候诊时甚至会主动让他人“插队”。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满头银发的宝藏专家,记录医患故事,在他的妙手回春下,许多走投无路的患者看到了病痛缓解、治愈的希望。

  肺癌晚期无法手术的她

  状态一周好过一周

  三个月前,张女士的母亲孙阿姨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无法手术,子女们隐瞒了病情,也不愿放弃任何希望,四处打听,慕名找到了杭州孙泰和国医馆傅才祥医生。

  “傅主任的医术真当好,第一次看病时,我们什么话都没说,检查报告也没给他看,他只通过把脉,就把我老妈的病说得一清二楚。”

  陈女士描述,初诊时,孙阿姨眼神迷离,脸色晦暗发黑,乏力胸闷,站也站不住,尽管不知道自己患癌,从交谈中,傅医生也读出孙阿姨对病情的绝望,他鼓励孙阿姨,信任医生,对症治疗,肯定会好起来的。

  经过三个月的口服中药调理,孙阿姨的状态越来越好。“傅主任看病拉家常闲聊,每次都把我妈逗得很开心,我妈妈每周来看病,状态都比上一周要好,现在整个人看着都很有生气。”

  本报记者顺着陈女士手指的方向,看到在人群中交谈的孙阿姨,面色饱满,气定神闲,很难看出她是癌症患者。

  70岁奶奶原来要吃一把药

  现在只需吃半颗

  来找傅医师看诊的患者里,疑难杂症患者和各类肿瘤患者占了九成,一般来说,病人的情绪都会很凝重,不过,他的诊室里却没有沉重感。

  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傅医生坐在诊桌前,一边把脉,一边和患者攀谈,从天气变化到化验指标,从饮食喜好到家长里短,几句玩笑后,愁眉紧锁的患者逐渐露出笑容……

  “我这个人爱生气有点悲观,但是找傅医生看病,我心情很好,我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他都有办法!”这段朴素的夸奖,来自70岁的杭州城西居民蔡奶奶,曾经的抑郁症患者。

  “人家‘三高’,我‘六高’,血糖、血压、血脂、胆固醇、血小板、尿酸指标都高,原来每天吃七八种药,人都抑郁了。”蔡奶奶幽默地说,以前她每天吃药,不知怎么脸黑得像包公,还经常失眠,半年前,儿媳妇在傅医生这里治好了顽疾,也劝她来试试中医调理。

  没想到,对症治疗三个月后,蔡奶奶检验报告上的“升高箭头”被逐个消灭,六项指标基本都稳定了,现在,她每天只需要吃半颗降血压药。

  采访时,老人家兴致勃勃地从手机里翻出血压测量结果,向本报记者展示:“你看,120/78,很标准吧!”

  半天要看100多个号子

  门诊竟然允许“插队”

  本报记者采访时,还遇到了从余杭来看病的周大姐。周大姐今年53岁,这几年一直被更年期综合征困扰,晚上睡觉盗汗,还要起夜数次,整个人失眠焦虑,感觉老了许多。

  “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出现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的,中药通过体质辨识辩证论治,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很有优势。”傅医生为周大姐开出了补肾安神的中药,服药三天后,周大姐就感到潮热、盗汗的情况好转了,一个月后,更年期症状都消失了,她又能一觉睡到天亮。

  这次,周大姐是带着妹妹来看病,早上七点多来挂号,十点多还没轮到她看病,本报记者感到疑惑的同时,发现她在候诊时偶尔会起身,把座位让给其他患者,或者主动让高龄患者“插队”在她前面看诊。

  本报记者问她为什么如此谦让,她笑着说:“这是傅医生倡导的,多照顾老弱病残患者,让他们先看病,我们年轻一点病情轻的,等候时间久一点,还能听他多说些医学科普知识呢。”

  原来,傅才祥医师的门诊定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呼吁大家让年纪大的、路途远的、病情重的人先“插队”看诊,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他一天要看200多个号子,为了服务好所有患者,他每天早上七点多开诊,一直忙到下午两点才吃午饭,下午的门诊最晚看到了半夜十二点,患者们既心疼又感动。

  本报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金薇薇


钱江晚报 潮新闻·大健康 a0011 一天最多要看200多个病人
这位老中医的门诊允许“插队”
2023-06-08 钱江晚报2023-06-0800011 2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