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茅奖得主、《装台》原著作者又推新作

生活一地鸡毛,仍要仰望星空

陈彦
中国作协副主席,代表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
《星空与半棵树》作者陈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茅奖得主、《装台》原著作者又推新作

  生活一地鸡毛,仍要仰望星空

  本报记者 方涛

  当生活中一地鸡毛时,我们还需要仰望星空吗?

  面对这个充满哲学思辨的问题,在最新发布出版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中,各色人物给出了不同的选择。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能否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新书作者陈彦,著名作家、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我们并不陌生——长篇小说《装台》改编成电视剧,由张嘉译主演;另一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主角》被张艺谋看中,下半年即将播出剧集,演员阵容强大。

  6月13日晚,陈彦新作《星空与半棵树》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书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乡村全景与基层社会生态,是一个眺望寰宇与捍卫星空的执着信念,更是一曲仰观俯察天地之道的命运交响。

  “我喜欢这次伴随了我好多年的星空纵深之旅,更喜欢那半棵一直紧紧牵绊着我的乡间田埂上的树。”这部作品历时八年、九易其稿,是陈彦推出的心血之作。他依然沉醉于创作本身带来的快乐。

  讲好星空与半棵树的故事

  《星空与半棵树》中围绕星空与半棵树两条脉络,在宇宙尺度下,对村镇生活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观察。

  一家之主温如风与“村霸主任”孙铁锤共同拥有两家地畔子(垅起来的地埂)中间的一棵百年老树。在一个夜里,老树被连根挖起,贩卖到都市,不知去向。

  温如风偶然得知真相后,为了半棵树的产权,他踏上了寻找自尊与公义的道路,哪怕这在当地人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且无可查证的案件。

  小镇公务员安北斗被安排了“监视”温如风的工作,日常工作是跟踪温如风,而剩余的夜晚时间则扑到望远镜上观测遥远的星空。深邃神秘的星空中有银河系、流星雨、黑洞,太阳风暴、冥王星、海王星、柯伊伯带……

  他时常劝慰温如风:“好好看看夜空吧,喜欢上了,你那半棵树倒是个屁事。”但他最终也意识到,半棵树就是一个中年男人有关尊严、权利、面子、里子,甚至温如风的一切。

  星空是难以实现的渺茫理想,半棵树是贴近生活的利益诉求。当身处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大街上,依旧有人抬头还能看见月光。读《星空与半棵树》,令人很难不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产生联想。

  “我记得上小学时,有一个老师是主张我们多看星星月亮的。他说,晚上回去记得数数星星,别老用眼睛盯着脚下有没有分分钱。”陈彦回忆道,早在儿时,这种哲学的启迪就扎根在他的心里了,进而不自觉地投射进了自己的作品。

  戏剧与小说的融合

  “当我们审视陈彦的文学作品时,无论如何不能绕开他剧作家的身份。可以说,陈彦是小说家中最懂戏剧的,也是剧作家中最会写小说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的评价一针见血。

  陈彦创作了数十部戏剧作品,曾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几十年戏剧创作经历,使得他极为擅长围绕舞台进行戏剧矛盾的展现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小说创作之中。

  丰富的戏剧语言和场景、强烈的戏剧冲突、丰满的人物角色共同构成了《星空与半棵树》这部小说强烈的戏剧性。

  陈彦说:“正如每部戏剧都有个大主角,安北斗就是这部小说的绝对主角之一。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但却能一一映射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小说中,安北斗因为热爱天文,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也因痴迷天文和生活的狼狈最终失去了婚姻。他在户外用于实现理想仰望星空的望远镜,在家里却成了监视温如风的卑鄙工具。

  他的最大梦想是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但随母走进大城市的女儿,住进了大别墅,拥有了名牌包。当安北斗找到那颗小行星时,他猛然发现女儿早已不需要了。最终他把这颗小行星的命名给了乡村中最可怜、最悲情的一个女孩子。

  诗、远方和一地鸡毛的杂糅,陈彦用巧妙的戏剧手法,写了一个新的典型人物。这部作品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戏剧冲突,将小人物的命运与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照见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为何对准乡村和基层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写的是农民进城,并在城市中奋进、突围的故事。《装台》《主角》《喜剧》虽然都是以戏剧为大背景,但我的关注一直没有离开过乡村和基层。我认为从这个视角写下去,打开的是人间百态、世间万象。”

  在《星空与半棵树》这部乡村题材的小说中,陈彦重点观照了基层公务员这个群体。小说成功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小镇公务员的形象,如计生办专干安北斗、北斗镇镇长兼书记南归雁、北斗镇派出所所长何首魁等等。他们都不过是整个社会中的微小粒子,内里却翻滚着中国基层社会的新鲜血液。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评价道,《星空与半棵树》中许多人物是能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的。

  陈彦坦言,将文学的视角对准乡村和基层,一半是源于自身的青年经历,而另一半则是天然的悲悯情怀。“我父亲就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我的童年伴随着父亲走遍了五个乡镇,至今仍对乡村生活留有很深的印象。”

  文学最根本的内涵是深厚的关爱与悲悯,每个作家应该守住自己的方位。陈彦表示,一个写作者,应该为弱者、小人物发声,“当写作时,你的双脚必须结结实实地踩在大地上。如果不能抓住大地,那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写。”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6 生活一地鸡毛,仍要仰望星空 2023-06-18 钱江晚报2023-06-1800007;钱江晚报2023-06-1800008;钱江晚报2023-06-1800009;25861046;25861067|;25861068| 2 2023年06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