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端午忆旧

  谈到端午,想到的是什么呢?龙舟、粽子、咸鸭蛋,这恐怕是人们最容易回忆起来的了。

  说来惭愧,我来自北方。北方的河流,水量相对较少,也没有江南那样四通八达的密集的河网,河流中也很少见到船。古人讲出行,南船北马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流经故乡的河流,如沱河、浍河,都有悠久的历史。沱河,古称洨水,《汉书·地理志》引用应劭的话称“洨水所出,南入淮”。浍河,古称涣水,《水经注》称“睢、涣二水,谓之浍水”。战国时期,楚宣王伐魏,取睢涣之间。自古流传着“睢涣之间出文章”的说法。此地出了众多有名的人才。比如就先秦而言,老子、孔子、庄子、墨子、惠子,都是这一流域活跃的名人。汉代兴起后,刘邦及其众多将领出自这片区域,还有其后梁园文学群体,枚乘、庄忌、邹阳等都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历朝历代,代不乏人。尤其京杭大运河修通之后,商贸发达,游人如织。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众多诗人,都曾在此留下动人篇章。因为赵匡胤任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后来干脆把此字拿来作为一个王朝的名字,“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因所领节度州名也”。靖康之变后,赵构在此地即位称帝,是为南宋,开始了一路南下的生活。

  河流都是古老的河流,为何难以看到划龙舟的场景呢?小时候,我曾沿着这些河流走了很长的路,但终究是没发现一艘龙舟。后来随着阅读的增加,发现北宋都城东京经常举办龙舟比赛。但那离我的时代毕竟太过遥远了。在某种意义上,后来发生的黄河夺淮,使得淮河的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荒废。划龙舟在故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有划龙舟,也是小范围的表演性质,并未达到家家户户广泛参与的地步。在江南居住十余年,经常见到划龙舟的热闹场景,竞渡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现在蒋村的龙舟胜会已多次进行预热,相信端午当天定会有精彩的场面。

  端午的吃食,汪曾祺念念不忘的是咸鸭蛋,于我心有戚戚焉。汪曾祺晚年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回忆故乡的风俗。他回忆起来满是自豪,“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咸鸭蛋不独高邮有,我的故乡也有,味道也相当不错。故乡的鸭子多是麻鸭。麻鸭的产蛋量大,吃不完就腌起来。这种咸鸭蛋,蛋黄油多,吃起来很嫩,非常可口。拿起鸭蛋,找准空的那一头,在桌子上敲一下,用筷子扎进去,就可以挖着吃,筷子扎到蛋黄,会有油冒出来。急性子的人是不会挖着吃的,而是直接把蛋壳剥掉,直接塞到嘴里。咸鸭蛋就着馒头吃,味道很鲜美。端午吃鸭蛋的习俗比较流行,已成为百姓记忆中难忘的一部分。

  对于吃,今人热爱,古人也喜欢,而且很讲究。《东京梦华录》记载端午节要备办的东西有“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紫苏、菖蒲、木瓜等都要切成细丝,用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装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宋人“钉艾人于门上”,将艾草扎成小人钉在门上,以驱邪。这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习俗。在此之前,隋代杜公瞻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作注释,谈到“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扎艾人,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现在基本很难看到了。每到清明节,在杭州不少地方,还可以看到卖艾叶的,买一把回去,放在门前。而在北方,则是把艾叶插在门上,其习俗有相通之处。

  苏东坡的端午节,被眼前的佳人惊艳,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浣溪沙·端午》。全词如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东坡看到眼前的女子,情不自禁发出祝福,愿她们能与相爱的人白头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祝福!

  又是一年端午节。走在街道,似乎已是见怪不怪,而儿时过节的期待,还不时浮现于脑海。当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听到苏东坡的“佳人相见一千年”,文化的乡愁油然而生,不自觉地就把彼此的心聚拢在一起。

  无论在哪里,到了这个节日,龙舟、粽子也好,咸鸭蛋也罢,这是触动内心柔软深处的媒介,产生一缕乡愁,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7 端午忆旧 2023-06-18 钱江晚报2023-06-1800009;钱江晚报2023-06-1800008 2 2023年06月18日 星期日